楔子 第十五章 楔子(尾声) (1 / 4)
经过昨夜也将军府的交锋,玄灵宗的队伍从出宗时浩浩汤汤的四百余人,到现在连同长老、执事在内,仅剩下的百余人。这次在隋远城的失手,对玄灵宗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不小的损失。本想着挣得一笔功劳在身的这些人,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曾经幻想回宗之后的赞赏早已烟消云散,只有不知道是什么的处罚在等着自己。
还仅剩下的几名执事,损耗不算太过严重,没有伤到大道根本,只要使用丹药稍微补给一下,便是能够恢复。可是他们几人对于这次任务的失败,当下也是拿不定注意,本来他们几人之中,最有主意的沈云祺昨夜已经被霓震斩杀,身首异处,生机尽散,修行几十载,最终化作一场空,仿佛长梦一场。
这几人无奈地摇摇头,悻悻的望向此刻还在将军府议事厅前养伤的玄灵宗长老——乾清。却也不敢开口,生怕影响了长老的恢复。之前出城追捕将军府的那个余孽的队伍,凌晨时分已经全员返回,没有折耗,却也没有任何收获。本来还想大发脾气的几人,在听到关于天虞山那个老妖怪的事情后,也没法继续责怪他们,毕竟就算是他们几人去了,也只能无功而返,又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回来,那是只有玄灵宗的长老们才能够接近的层次,他们这些所谓内宗弟子能够平安归来已是万幸。可是无功而返这件事也不知该怎么同乾清长老诉说才是,现在那位还在养伤的玄灵宗长老,可谓是喜怒无常,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昨夜霓震被剿灭之前,所开启的血阵对乾清的影响不小,乾清铸灵显化出灵相,才顺利将霓震的血阵压制住,最终也不需要乾清亲自动手,霓震早已经身死道消。
对于霓震能够使用苍生天曾今发动过的乾坤血阵,饶是乾清也有被惊到。对于一位玄灵宗的长老而言,知道乾坤血阵的存在并不稀罕,可是现如今能够发动乾坤血阵的也只有一些魔道巨擘而已,当然发动的规模也不是霓震能够媲美的,不然乾清此刻也不能还在这里修行养伤,而是跟霓震一样魂归九幽之下。
但是依旧对乾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乾清修为消散太多,身体已有几处窍穴严重损坏。乾清从始至终都没想到自己会马失前蹄,功亏一篑。宗门觊觎的那件宝贝没有弄到手,反而折损了自己的修为,这次回宗之后,自己的长老之位怕是保不住了,宗内的那群人巴不得早日挤下自己的位置好顶替下去。玄灵宗长老的位置总共就十二个,只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往上爬。乾清修炼七十余载,好不容易爬上了第九长老的位置,渴望着能够延年益寿,远离生死,可是现在,好像已经能够看到生命尽头的那扇门了。
乾清斜瞥一眼霓震的方向,霓震虽然身死,却始终跪在地上,不曾倒下,乾清因此又差点怒火攻心,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可是之前不管乾清是用灵气化刃,还是直接御剑砍向霓震的尸体,都不能在伤其分毫,要不是已经确定了了霓震已经毫无生机,乾清怕是得动摇了大道根本。之后,乾清便是明白了是由于乾坤血阵的缘故,乾坤血阵的力量还残留在霓震的身上,当下使得其虽身死,却肉身不坏。乾清也不愿再与一个死人多做纠缠,继续养伤。
之后,乾清命令残存的玄灵宗弟子搜寻将军府,十几天的时间,里里外外没有寻得任何的蛛丝马迹。在这期间,又有霓家军所属的近千人马攻了过来,结果在乾清的震怒之下,直接铸灵,独自一人以灵相迎战。只有片刻的时间,那近千人马便尸骨无存,而乾清也因为接连的使用铸灵导致身体负荷过大而元气大伤,见此次的任务无果,也不再此地多做逗留,直接携众弟子返回岐鸣山。
在隋远城内逗留了十数日,当城里的老百姓们发现大将军府的异状时,将军府内已无一人生还。大将军霓震的尸体双膝跪在地上而不到,铠甲已经被撕烂,浑身沾满了血迹。右手依旧还握着偃月刀,笔直的杵在地面上,头颅低垂,头发散乱,遮住了面庞,让人看不清楚他的遗容。
在他周围,数百名破甲营的将士横尸在地,尸体一片凌乱。议事堂附近已经被彻底烧毁,没有留下任何的生机,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在玄灵宗离去之后,隋远城的百姓才敢进入大将军府,当他们见到议事堂这边的惨象之后,皆是跪倒在地,朝着霓震的尸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这些跪倒在地的人群沿着将军府内的巷子一直延伸到外面的镇远街。
次日,城内的所有人皆是身着缟素,数千人抬棺为大将军霓震送行,无论老小,无论男女,以泪洗面,哭声响彻天地。
霓震的墓地在隋远城正西方向的喜鹊岭的山顶之上,与多年前去世的将军夫人合葬。墓朝向将军府的方向,在此地,正好可以看见将军府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前大将军会将夫人的墓地会选在此的原因。墓地周围没有多的修饰,只有一块墓碑,墓志铭也十分的简单,上面只刻着十五个字——威震大渝,惠泽隋远,大将军霓震之墓!
隋远城东北,一千八百里之外,为永州边界。在边界之上,流淌着一条宽阔的河流——新水,大渝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起源于天虞山脉北部。在新水北岸,一座城池拔地而起,大渝国都——新阳。新阳城东西长二十三里,南北宽二十里,周长八十六里。城墙宽五丈有余,高十丈,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墙段砌以砖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