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闹扬州城(上) (1 / 6)
好歹经不起紀师爷的纠缠,最后他还是只有妥协,答应他去扬州,在第二天姓曾的织工匠户就带来他的街坊邻居。那家伙姓朱,他俩攀谈过后他发现此人确实是一个烧制琉璃的高手。于是他就安排贾捕头雇了两辆马车带领他们先行坐船回去。
而他与宋元则去了扬州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之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更有运河第一城的美名。
后世只有扬州志才记载着扬州城分旧城、新城。旧城建于元末至正十七年,相当于宋大城的西南角。旧城开辟有5座城门:海宁门(大东门)、通泗门(西门)、安江门(南门)、镇淮门(北门),以及小东门。
后来由于扬州旧城范围狭小,明代扬州商业恢复繁荣后,其东侧至运河间形成大片繁盛的商业区,至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修筑新城。此后,扬州形成新旧二城并列的格局。新城为盐商居住区,而旧城为乡绅居住区。新城街巷弯曲不规则,而旧城街巷平直方整,包括南门街、仁丰里、小东门街等。旧城多为安静的住宅区,商业则远不及新城繁盛。而运河上又多有游船坊供人娱乐,
扬州城景观上最出名的有两处瘦西湖与大明寺。瘦西湖以风光秀丽著称。特别是瘦西上的园林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艺术,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漆器、玉器等工艺品是扬州的特产。扬州盆景栽培艺术,有“一寸三弯“之说,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
大明寺位于万松苍翠的蜀冈中峰,是始建于南朝刘宋时的古刹。殿宇宏敞,花木葱茏。唐代鉴真大师曾主持此寺,传经讲律。寺内建有九层的栖灵塔。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临赋诗、传为佳话。大明寺在南北朝时代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创建,用年号做了寺名。
扬州城还有两样东西名满天下,扬州瘦马与扬州师爷。扬州瘦马”是指扬州在古代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他们的富足,也就开始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马”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青楼十二房。更有运河船坊了。在扬州,从事介绍“瘦马”职业的人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完整的“瘦马”生产链条繁华的扬州城,也孕育出一个更特殊的行业“师爷”。这个产业与“瘦马”行业类似。只是规模上小了许多罢了。
———————————————
傍晚十分,扬州新城的南门一队马车急奔而入。唯在南门留下一溜尘土。马车队入城后缓行开来,不一会就穿巷入宅。在一大宅院里,车队上下来一群身穿黑衣紧打服的人。然后开始从车里搬拿用黑布包裹的箱子。
最后一辆马车入宅,立马就有三位黑衣人上前去恭迎,看样子是是这群黑衣人的头。马车停稳后,车帘子被掀开,一个中年男子身着鲜艳的绯色袍,一看就是内监服。他漫不经心的钻出车来,左右望了望,这时三名黑衣人立马前去,一人立马跪下蜷缩于车旁。充当下车蹬,别一人则上前搀扶哪位欲下车蹬中年太监。
“卑职恭迎李公公。”一个黑衣人跪拜恭敬作揖道。
“付统领起来吧”李公公女声男气的回答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