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夜赶尸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 夜赶尸 (1 / 5)
        “哐!”“哐!”“哐!”

        其时正值宋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1159年)的凉秋时节,黄昏时分,在宋境荆湖南路一条乡间小道旁的密林深处,倏地传出三声低沉阴森的锣声。锣声扬处,惊得几只夜宿的乌鸦扑簌簌振翅飞起,惊慌中几尾灰黑的羽毛,从空中缓缓飘落在地。

        金乌西坠,暮色四合,远处僻野荒村本来隐约可闻的犬吠声,蓦地没了声音。

        僻静乡间的黄昏小道,人迹寥寥,三两个荷锄晚归、步态悠闲的农人,听到这阴沉的锣声,脸色似乎都变了,纷纷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锣声再次扬起,浓雾中有人扬声说道:“阴人走脚,阳人走了……了……阴人走脚,阳人走了……了……”腔调拖得很长,声音虽是不高,且沙涩而森冷,不带一丝的生气,中气却异常充沛,喊声划破重重的暮霭,在林间传荡开去。

        随着这悠长诡秘的声调,远处影影绰绰现出两个人影来,只是这二人却显得颇为古怪:前面一人身材格外短小,犹如童稚,体格却十分骁健,他手中正拎着一面铜锣,走过一截路便在铜锣上敲打几声,想来刚才那打破死寂的阴森锣声,正是他在敲击。而走在他身后的那人,身形却是极高,穿着一件又长又宽的袍子,但又松松垮垮,极不贴身,整个人看上去显得浮肿不堪。他走路的样子更是奇怪,上半身僵直生硬,肌肉似被冻僵了一般,双臂始终下垂,搁置于身体的两侧,并不因行走而有所摆动,下半身亦很不自然,歪歪扭扭,仿佛支撑不住整个上半身的重量,随时都会委顿倒地,却也摇摇晃晃地跟着那个矮个子一路行来。

        待得走近,雾气开散处,走在前面的是一名四十岁上下的矮汉子,阔鼻深目,皮肤枯腊全无半点光色,相貌十分丑陋,头戴一青布帽,身着黑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后面那高个子,全身裹着一件又长又宽的黑袍,黑袍领子立起,深秋天气却戴着一顶旧毡帽,毡帽和立领俨然遮住了他大半截的脸,相貌模糊不清。他双臂不见摆动,行走显得十分滞重费力,却也摇摇晃晃向前,一双大脚踩在满地的落叶枯枝上,窸窸窣窣作响。

        离荒村近了,那矮汉子将铜锣别于腰间,取出一只铜铃,在手中来回摇动,铃声响处,口中念念有词:“招魂铃响,生人勿近哪……招魂铃响,生人勿近哪……”声音依然沙哑阴涩,全无生气。

        夜色渐浓,寒气渐起。小道的尽头正有一家客店,店招在寒风中摆动,上面隐约可见四个黑字:“四时客栈”。

        看到这店招,那矮汉子停步不前,口中喃喃地道:“到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与身后的同伴交代一声。他再次取出阴锣,“哐”、“哐”、“哐”,前两下急促,后一声绵长。尾随其后的黑袍客听到锣声,也停下了脚步。

        裹着一身雾气,投店的客人进得店来。昏暗的油灯灯光中,正欲打烊的店伴趴在柜台上,早已昏昏欲睡,见有新客投店,他勉强打起精神,睡眼惺忪地说道:“客官,里面请,里面请。”抬眼时,正与那投店的客人打个照面,见到那矮汉子生冷的眼神,心中顿时突的一下,睡意消了大半。那矮汉子嘶哑着嗓子道:“喜神打店。”

        店伴应道:“是,是。”再看他身后的黑袍客,夜风卷着寒气从店外吹进来,油灯的灯光将他本来就很长的个子,在墙上拉出一道更细更长的影子来。跳跃不定的灯光映在他混沌不清的脸上,忽明忽暗,只是这脸色显得过于苍白,透着一丝惨淡阴郁。灯花哔啵作响,火焰上下吞吐不定,黑袍客依然默不做声。

        店伴心道:“临晚还有生意,竟是赶尸的客人到了。”睡意早已尽去,起身答道:“好咧,客官赶得巧了,小店今日还有一间上等房。请随我来。”

        原来这客人是荆湖、夔州等路辰溪、沅陵、彭山一带的赶尸匠,他们专将客死异乡之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得以入土为安。也只有在当地,才会有这种可供赶尸人投宿的“四时客栈”,当地人称“死尸客栈”。

        每到秋冬时节,天气转寒,赶尸匠才会受东家所托而走脚,犹如镖局为人走镖一般。只不过镖局走镖,若是护送某位客人到某地,他们称之为走“肉镖”,赶尸匠走的则是“尸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