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失群孤雁 第一章 哑巴少年 (1 / 3)
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如果你不想吃人,不是被人吃掉,就是被别人推着一起去吃人。
初平三年,九月,天寒。
夜色下朦胧的城池轮廓依稀可见,城门之上,血色浸染的黄巾旗帜东倒西歪,依靠在垛口之间,其旁隐隐约约可见几个头裹黄巾的士卒站立,但是却都有些低头搭脑,萎靡不振。
“主公,前方便是济北国国都卢县。”一位高约七尺左右,虎背熊腰,身穿黝黑而泛红的盆领铁铠的将士伫立于卢县外数十里的山丘之上,冷视眼前的城池。
其旁,一位身材稍显矮小,却是英姿明拔,身穿襦铠的将领,左臂夹着铁胄,右手放在额头之上向前极目眺望,随后将铁胄递给在旁的亲卫,双手合在嘴前轻轻一呵冷气,搓搓手,转头轻笑道:“元让,这么严肃干嘛?我都觉得周身变冷了许多。”随后脸色一转,右手放下,紧握腰间利剑,目光锐利,直视前方“卢城”二字,“济北,起初由秦皇设立,因在济水以北故名济北,项籍封诸侯之时,将田安封为济北王,设济北国,高祖之时,废其国而复设济北郡,后国、郡反复而立,直至光武帝再设济北国,后和帝永元二年,又分泰山郡置,下辖五城。年少之时我曾游历过其国都卢城,如今倏忽之间已经有二十年矣!”话毕,转身走回营寨。
夏侯惇身体微转,行峻言厉,目视卢城的双眼微眯,随后转身大步行进,紧紧跟在前方将领的身后,亦步亦趋。
卢城内。
卢城相府大厅内,门窗紧闭,正中一个铁制、高约三尺用来烧肉的镬中,已被人粗鲁的投入了柴火,火光跳跃闪烁,照映在周围环镬而座、以黄巾裹头的四位将领身上,其后各又站立着数位军士,众人此时皆寂寞无语,只有烧柴的‘噼啪’声不断作响,除却这四人以外,其余黄巾士卒皆面显疲惫,黝黑粗糙的皮肤犹如沙漠上苦苦挣扎的白杨树皮般干燥无力。
“降了吧,在这样下去,熬不过两个月!我们虽然号称近百万人,但是妇孺老幼就有近七十万,且都是我们的至亲,一旦再次开战,后果难料。况且,粮食辎重早已不足,难道要我们最后易子而食么?”坐于镬下方的一位约四、五十岁壮年将领,抬头环视前方三人,缓慢开口,此人却是青州黄巾的四位大渠帅之一的张烦。
听闻此话,场面上的众人一时之间连呼吸都急促了不少。
这时,坐于镬左方倚柱而坐的一位手足重茧,目光恍惚的老者,用舌头轻轻舔了下干裂的嘴唇,伸手将头上的黄巾扯下,慢慢包住右腿侧如蜈蚣般蔓延的伤口,双手翻转使劲打结,好似这样可以将伤口勒好一样,此人正是青州黄巾的大渠帅之一卜林,他可以算是青州黄巾军中资格最老的人,当年曾随大贤良师张角起义,后又随地公将军张宝奋战于下曲阳,张宝死后,卜林逃回青州,而他的独子也是当年青州黄巾军的渠帅之一的卜已,一个已经死了七年的人。
卜林缓慢起身道:“大贤良师已经死了七年了!我却还活着,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却苟且偷生,若你们想降就降了吧,至少还有一口饭吃,这几十万妇孺老幼也还有个盼头。但是我不能降,也不会降!”话毕,卜林起身猛地拉开大门,寒风彻骨,呼呼的刮进大厅,铁镬中柴火随冷风颤颤巍巍的抖动,紧靠其旁的其余三人不禁慢慢缩紧,互相目视,却也没有开口反驳。
“渠帅,现在这个时节,天寒地冻的,食物也少,没有哪家人愿意接受那个哑巴,我看不如就让他跟着我们吧,如果死也能死一起,有个照应,不然留他在这里,无亲无故的,省不得会被人吃掉……”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黄巾士卒紧跟着一位身穿破烂鱼鳞甲、身材魁梧,黑面虬髯的将士——正是卜林麾下黄巾将校之一的周仓。
周仓身形一顿,眼睛微瞥,冷冷道:“张老三,那么多嘴干嘛?他死不死和我们有关系?直接丢出去!留着,你的粮食给他吃!?”
张老三语气一噎,眼神暗淡,声音骤然嘶哑道:“给他吃吧……看他样子不过十岁多一点,以前我那孩子就是这么大的时候活活饿死的,那个样子,我到现在都记得……”
周仓脚步微微一停,随后又疾步向前,什么话也没有说,也没有在意停顿在一旁的张老三。
暗淡的月光悄然洒在地面上这具佝偻枯瘦的身体上,张老三转过身步履蹒跚的向门口外走去,微露笑容的看着距离门口十几步外站着的那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