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地方革新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5章 地方革新 (3 / 4)
        因此,朱慈烺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政,在原有的内容上再新增一些政策,全面革新,给大明加上翅膀,腾飞!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长江以北各省的战后灾后重建工作。

        首先是漕运,自从几年前朱慈烺提出改走海运,而后一直实行着半河半海的运行方式。

        现在,听漕运总督卢象升上奏,漕运又到了花钱疏通的时候了,因北方连年战争,大运河北段经常被顺军截住折腾,实在是淤塞得根本不能行船,需要修缮,还有维护水闸的开销,要花不少银子。

        朱慈烺二话不说,直接彻底废除了这个吞金兽,漕粮全部改走海运。

        既然北京已经不是国都了,辽东和漠南被收复,九边防线也已外扩,边境处于和平阶段,大运河的作用变得有限,直达辽东的海运崛起是必然的了。

        既省钱,又快捷,还避免了每年沿途的几千万石粮食损耗。

        在地方上,朱慈烺统一地方行政,省下面统一设府、州、县、乡、保、村、里。

        自唐宋元以来,乡一直是乡村组织中最大的单位,明朝的乡村组织和元代一样,但南北两地有很大不同。

        北方的乡村分为三级,最大的叫乡,其次是社,最小的是村。

        元朝时社是由五十户组成,明朝不固定,一般都超过五十户的限制,村的人数则是比设还少。

        南方,乡村的组织分为四级,乡、保、村、里。

        南方的保,是宋朝的都保制而来,村则是普遍的村落,里并非里甲制的里,而是原有自然乡村的名称,是南方那些小规模的村落。

        南方的乡村中,还有“区”和“图”,总而言之,明朝的乡村组织,北方保留了金、元以后乡里制及社制的色彩,而南方则深受宋代都保制的影响,很复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