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念不同 (2 / 5)
这些年来,芙蓉学院毕业的学生,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都很有建树。这些繁花似锦的荣誉,遮住了很多人的眼睛。以至于他们没有发现,在某些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或做出开创性成果的人才,极少有芙蓉学院毕业的。
刘仲文也已意识到这些,但却没有找到根源在哪里。
按说,芙蓉学院有最好的师资力量,有天赋资质最好的学生,也有最好的研究条件,应该能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可为何一直没有呢?
听了王小天的一番话,他忽然发现,问题就出在“按部就班”上。
芙蓉学院的模式,经过了近百年的运转,已经异常成熟、有效,只要学生进入学院,无论原来是方的还是圆的,都会被这个模式改变、重塑。
可以说,芙蓉学院已经成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流水线!
而且芙蓉学院的很多领导和导师,都是这条流水线,培养出来的人才,然后又加入这条流水线,去培养新的人才。
他们已经成为这个流水线的一部分,自然不可能,跳出这个局限,从根源上审视,发现问题的症结。
多年以来,他们始终沉浸在,芙蓉学院研发了多少项成果,在某些方面,夺了多少个第一,又有多少人获得了,令人羡慕工作岗位。以此来证明,这种模式的正确性。
在他们看来,芙蓉学院的模式很完美,只需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但这条流水线的产品,却是早已定型的!
芙蓉学院培养出来的,是按部就班的事务性人才。无法培养不出开创性人才。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扼杀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
探索,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把大脑放空,让思绪天马行空,任意翱翔,让无数灵感,向流星一样迸发出来。这些灵感在脑海一闪而过,必须及时抓住,某个突然冒出的灵感,进行深入思索。
而芙蓉学院的学生,被繁重的课业压迫的,连吃饭、上厕所,都要精确到秒,哪里有时间放空大脑,思考那些深奥无比,可能几十年都不会有成果的问题?
那么,学生们做那么多课业干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