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明朝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1 / 6)
近日,“明朝时期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一文网络热传,文中描述明朝中国的富庶、礼仪、建筑、道路、民众高尚优雅的生活、风土人情等等震撼中国网民:原来中国曾经那么辉煌伟大。
下面是“明朝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原文。
资料来源: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他做的工作实质上是资料的整理和汇编,是西方人研究中国明朝的资料。
他依据的材料主要有如下几种:葡萄牙人加列奥特的《中国见闻录》、克鲁兹的《中国情况记》、马丁德拉达的出使中国记录。这三个人都是亲自到中国,并且居住了一长段时间,在中国的史书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其中:
加列奥特是1548年朱纨遣都指挥卢镗进攻双屿港,抓获的葡萄牙人,许多葡萄牙人已经被朱纨处死,后来朱纨被弹劾,说他滥杀无辜,包括加列奥特等人才得以侥幸逃生,加列奥特在明朝监狱里坐了相当长时间的牢,后来被流放到广西,再后来逃出中国,他对当时明朝中国的情况,监狱制度,法制制度,以及风土人情,经济物产都做了相当详细的描述门多萨书中很多地方都是参考他的记录。
克鲁兹也是葡萄牙人,时间在嘉靖年间,他在广州住了两个月左右,他对中国的记录同样非常真实可靠,而且很深入。所以后来有历史学家说,克鲁兹在中国一个月的时间就超过马可波罗在中国十年。
他的《中国情况记》也是门多萨的重要参考书。
至于马丁德拉达是万历七年左右访问中国,来的目的是告诉明朝政府,当时攻打马尼拉的中国海盗林风已经被西班牙人围困住了,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抓住林风了(不过后来林风还是逃走了)。
他对访问中国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全文都原原本本收录在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内,同样是亲身经历后的记录,没有虚假的成分。
主贴里的后半部份其实就是马丁德拉达的记录,只不过门多萨把第一人称改成了第三人称而已。
下面是相关内容摘录。
“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这个国家各地都有大量的糖,这是糖价奇贱地原因。……有丰富地蜜,因为他们喜欢养蜂,连蜡都十分便宜:产量大到你可以装船,甚至船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