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长崎(第一更,求支持)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长崎(第一更,求支持) (1 / 3)
        对于日本,大明并不陌生,不陌生的原因是因为倭寇,曾几何时,倭寇曾经劫掠东南沿海,为患长达三百年之久。后来尽管倭寇被戚继光等明朝将领平息,加之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由于丰臣秀吉发布八幡船禁止令,也就是海盗行为禁止的影响,倭寇才在大明的土地上消失。

        而与此同时,大明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并没有停止,“往东一船丝返程一船银”的暴利贸易,成就了东南海商富豪,同样也成就了郑家,甚至就是江北,也曾依赖对日本贸易的巨额利润。即便是现在,大明同样严重依赖来自日本的铜。

        不过,对日本的贸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间德川幕府共颁布了5道“锁国令”,大致内容是禁止天主教在日本传播,禁止日本人出国,在国外的日本人也不准回国,除荷兰、大明外其它国家的人和商船一律不准来日本,荷兰、大明商船的活动范围也仅限长崎一地。

        长崎是外界进入日本的唯一渠道,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间,曾经不断有荷兰商船驶来的长崎港,再也见不到荷兰人的身影,只有明船的驶来。

        又一次,当一艘商船驶入长崎港的时候,站在窗边的青山忠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然后长叹道。

        “又是明国船,已经三年了不见兰船了!”

        身为丹波龟山藩藩主的青山忠雄,是轮值的长崎闻番役,自从他担任这一职务以来,就不曾见过荷兰商船。

        宽永18年,随着幕府颁布锁国令日本完全锁国。幕府又规定来日通商的巾,荷船只,在长崎入港时必须向幕府提交有关海外世界情况的报告书,并设立专门落构“风说定役”专门负责收集,整理这些报告书。这种情报,信息的书而呈递书,“风说书”,所谓的“风说”也就是传闻,传言,谣传之意,风说书的内容

        是由“风说定役”这一专门机构负责统一收集,翻译,整理并交由长崎奉行转呈江户幕府的,风说役的最高长官即风说闻役,又称长崎闻番役,也就是长崎在番或者长崎在役,这一职务由幕府的关西十四藩轮流担任,并接受长崎奉行的领导,而长崎奉行则由关西四大藩即福冈,佐贺,熊本与长崎地方轮流担当。

        身为现在现任的“长崎闻番役”青山忠雄,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他已经从不见兰船的异常中,发现了日本之外的世界或许正在飞速变化着。

        “是啊,兰船不来的,在过去简单不敢想像,当年为了垄断对日本的贸易,荷兰人可以积极响应我们,在将军决定锁国时,向幕府做出了保证,绝不在日本传教,也不支持任何传教活动,为取得幕府的信任,荷兰商人还对幕府镇压教徒起义的行动提供支持。可是,现在,在这里却已经看不到他们的商船了,就连荷兰商馆,也荒废了。”

        吉雄太郎恭敬的站在青山忠雄的身后,轻声说道。

        “以在下看来,荷兰人之所以不再驶往长崎,极有可能是明国人所为,几年前,他们就已经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现在他们甚至有可能已经占领了巴达维亚,把荷兰人赶出了巴达维亚。”

        与另一个时空中的鸦片战争前,满清的皇帝会问出“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这样愚蠢的问题,官员会认为英人“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因而无法下跪不同。

        尽管日本锁国的严厉程度远甚于另一个时空的满清,可是他们却通过“风说役”编写的“风说书”对世界有着基本的了解,而风说役中就是“通词”旧文称,人数因时而异,通词是作为世袭职业而存在的,大的通词家放有40多个,其中吉雄,小西,马田,本木四家人才辈出,被誉为四大名门,而吉雄太郎正是出身于吉雄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