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芝蕙迢迢来 (2 / 4)
至于我,马上就要以门下侍郎身份监统蔡州北线各军,和吴少诚的战斗,只有到汝南城陷落时才可能终止。
这三个方镇的奏事官见识到朝廷强硬如铁板般的态度,撞得“头破血流”,只能灰溜溜地从政事堂告退而出。
杜黄裳的意见,迅即完整无缺地刊登于长安邸报上,而后转载于各方镇进奏院邸报上,传遍天下。
就在杜黄裳准备出镇东都时,高岳的奏疏恰好来到朝廷。
让朝堂上下欣喜的是,高岳在得知凌云栅战事后,第一时间奏请委任一位执政大臣,前往稳固北线诸军战局,至于自己,不要都统那么多道,只专力于淮南即可。
此外高岳还举荐散骑常侍严震,迅速前往鄂州接替薨去的前武昌军节度使李兼,并都统武昌军、江南西道、荆南、湖南各路兵马,尽快进攻安陆城,压制住蔡州南线。为了各路官军明确权责,高岳主张,将安陆所在的安州和蕲州、黄州的建制,划给武昌军;光州、申州划给我淮南,蔡州在平定后,则归陈许的神策忠武军所有。
参与战事的各方镇各军,管下州县来年不计两税,也不上供,所得赋税全部赡军。
总之,尽快发起向心的攻势,歼灭吴少诚这帮匪党。
日期上,高岳的规划竟然和皇帝出奇一致:来年五月前,必须胜利结束对淮西的战事,否则参与平蔡的各路节度使统统罢黜为远州司马,管下刺史统统罢黜为远州县令,管下县令统统罢黜为远州参军、县尉。至于我和杜黄裳两位监阵的宰相,也要罢免平章事,出为远州刺史。
既然皇帝下达决心,而高岳又以宰执器量处断好了临时的变故,唐廷的中枢和前线军队态势,迅速稳定下来。
杜黄裳携五百通告身,外加十万贯的金银财帛,前去宣慰北线官军将士。
寿春城内,高岳也当即表态,拿二十万贯来赏赐将士,待到淮水冰融,便原计划不变,大举会攻郾城。
扬州城一万五千镇兵,也正作为第二梯队力量,赶赴寿春城。
相国城的幕府衙厅中,高岳召集所有僚佐和军将,告知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