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百里选人才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百里选人才 (1 / 2)
        “地广人稀啊!”刘德室提着笔,按着籍簿,在高岳身旁喟叹说。

        “嗯,如此的话,营田自然要仰仗健儿们。”高岳努努嘴——甘棠树草棚外的场地上,站着的全是带抹额穿扎脚裤的士兵们,泾原和范阳的,一队队望不到边。

        这三千四百名士卒,就是他事业的根本。

        接着高岳起身,站在士卒中央,对各位训话:

        “诸位,自羯戎祸常,天步维艰,至今已有二十五载。战乱,饥馑如影随形,此圣主所以旰食宵兴,求古今令典者也。而可以济此难者,莫过于屯田......”

        而后高岳抬出军令,称你们身为朝廷官健,皆有“修城防,筑屋宇、城隍、公廨之责任”。

        把宗旨和义务都清清楚楚说明白后。高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三千四百名营田士兵当中,选出七十名县吏来,以追求“县有治,治有官,官有徒,野有夫”的效果。

        这七十名县吏,就是马上筑城、营田的骨干班底。

        其实原本高岳赶赴原州行在来经营屯田、治所,可以申请朝廷为自己配备屯官和县吏的,比如前资官(之前当过官但现在赋闲的)、常选人(吏部选拔出来的人才)、文武散官(有散官位阶,但无具体职务的)可以为屯官、县丞、县尉等。。又如品子(有品官员的子弟)、勋官(士兵有勋在身的)可以为屯副等官。

        但“权知原州行在并知营田巡院事”的高岳,却没有如此要求朝廷,因为这群人来源复杂,良莠不一,吏部选出的人他不放心,便直接从营田官兵当中择选。

        灵台县掌印主簿刘德室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当官,就在草野里当了回主考,高岳择取的标准是“能判文、堪理事”,其实就是要能识文断字,能看懂符牒,也能写符牒就行。

        参选的人在炎日下汗流满身,没那么多书案文具,大家就蹲坐在砂地上,折树枝在地上写文——主考官刘德室来回巡察。

        在先前高岳就提醒他。。“芳斋兄,你在选拔吏员时不要考察什么诗赋文学了,相貌端正些,口齿心思伶俐些,粗通文墨就可以。”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身言书判”。

        刘德室便按照高岳所说的,适当降低标准,最终选齐了七十人。

        接下来还有一百名烽堠烽子,及三百名游奕,高岳挑选了会骑马、身手灵活敏捷的,也很快齐备。

        而后便是从营田兵当中选拔屯官、屯副、屯头、屯佐,“泾原兵十五屯,范阳兵六屯,每屯一百三十人,设屯官一员,屯副二员,每十顷设一屯队,每屯共十三屯队,每屯队设屯头一员,屯佐二员,择选善农事者为之。”

        这个挑选倒没什么困难的,泾原的营田兵不少都是先前跟着高岳于百泉开过屯的,本是“天热谁种田”的兵油子,现在很多人已是耕田的一把好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