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他山之石(续) (3 / 4)
所以穹顶结构施工时,是先用较轻的木材做成半球形的支撑结构,然后从底部砌砖。
等砖结构稳定之后,木架子就可以移走,然后在穹顶内部进行结构加强,并且抹上灰浆、腻子,再在内、外部进行装饰。
穹顶从设计到施工,都要容不得差错,所以无论是设计方还是施工方,都不敢有一丝马虎。
双方都有监工在工地值守,官府也派出吏员现场监督施工,三方见证这座建筑从无到有,倒不是因为无聊而打发时间,而是防止出现意外、穹顶垮塌后,能够分清楚责任:
穹顶垮了,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施工不当导致的问题。
施工确实有难度,但为了采光和拥有广阔(相对)的室内大厅空间,建筑者们不得不“铤而走险”。
不过一旦顺利建成,穹顶式结构建筑,远远看去十分漂亮。
当然,在钱诜看来这种结构很丑陋,与其说是穹庐,不如说是坟包,不过也有许多人却觉得非常好看,觉得穹顶结构有异国风情的感觉
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因为穹顶结构建筑本来就罕见于中原建筑,这种在极西之地罗马国十分流行的建筑样式,是砖石建筑的代表结构。
中原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罗马国的建筑多以石结构为主,所以各自发展出不同的建筑技术体系,罗马国大量运用穹顶、拱券结构以及水泥,其建筑技术被有司引入中原后,让中原的建筑家们颇有感悟。
尤其是水泥在建筑施工中的用法。
水泥,是一种新的建筑粘合剂,大概是在三十多年前出现于山南安州、黄州,然后慢慢普及开来。
但是,罗马国早就有类似的建筑粘合剂,因为其国内有大量火山,而火山灰就是很好的水泥主料(主要成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