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义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义 (3 / 3)
        但这也可能是巧合,所以,张鱼对这些土著部族的判定只是“疑似殷商遗民”。

        这些土著部族的来历,只能经过深入交流,尽可能查阅对方典籍,或者分析祖辈流传的传说、神话故事,才能判断其祖先是否殷商遗民。

        张鱼的讲解简单又明了,将与会人员之前的疑惑解答大半,但还有问题需要他继续解答。

        三高官官们最关心的事,就是张鱼船队在新大陆开辟的据点,其开发前景如何,或者往长远一点说,新大陆的发现,能给朝廷带来什么收益。

        远景规划以后再说,据点的生存和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大陆距离中原有数万里远,航线大部分地区沿途都没有岛屿可以停靠、补给,所以,据点在新大陆能否自给自足,是很关键的问题。

        譬如澳州,虽然荒凉,但其北部的开南城所在地区倒也平坦,所以经过数年努力,开南周边已经有了数量可观的麦田,虽然产量不怎么样,但好歹有个盼头。

        而新大陆的据点,按照张鱼的描述,三高官官们感觉发展前景不乐观。

        首先,这是一个海湾,四周都是山,荒凉得很,若沿着入海河流往上游走,进入“夹墙”地区(盆地),那里似乎还行,也许能开垦出农田、种植庄稼,经过多年努力,其产出也许能养活据点驻军及其他人员。

        但是,万一“夹墙”后面(东面)依旧是绵延群山,或者是一片荒凉,除了游牧或渔猎部族,什么国家、城邦也没有,那么,这据点有维持的必要么?

        既不能作为贸易据点,为朝廷带来贸易收入,也不能作为“外交”据点,和新大陆国家开展“外交”,还不能屯田自给自足,这和鸡肋有何区别?

        那可是数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朝廷要花多少钱粮,来维持一个鸡肋般的海外据点?

        再以海参崴为例,虽然这地方孤悬海外,却能够产生不错的效益,海参崴的海产以及毛皮买卖已经实现盈利,朝廷经营这个地方,不仅不需要填钱粮,还能有收益。

        新大陆据点周边,有什么特产是能拿到中原销售、盈利的?

        什么也没有,那么,据点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探险(游山玩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