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锻炼(续) (3 / 4)
但核心战术思想都是一样的:以少数精兵突击,以动制静,迂回包抄,直击敌军要害。
这一核心思想,无论是平原上的骑兵对决,还是步兵翻山越岭迂回包抄,都不会变。
他们在学校时,学过当年官军平定南中的战例,当时,鄂国公史万岁,率领区区数千战兵,在南中的群山峻岭间轻装前进,风餐露宿、就食于敌,辗转千里,打得爨氏大军首尾难顾。
最后,硬是来个“黑虎掏心”,击破爨氏首领所率军队,将其擒获,随后部众一哄而散,南中平定。
若是朝廷派出数万大军入南中,且不说要花多久才平定爨氏,就说军需消耗、动员的随军青壮,恐怕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所以,鄂国公不愧为当世名将,无论麾下是骑兵还是步兵,无论战场是草原、平原、丘陵还是崇山峻岭,都能够以少数精锐战兵迂回包抄,直击敌人要害,打胜仗。
我,将来也要做到!
苏定方时常以鄂国公史万岁的战绩来激励自己,所以即便抽签抽中南中也不气馁,因为名将无论在哪种地形作战,一样能取胜。
与此同时,要想成为名将,打仗还得多动脑子。
军校教员在进行战例分析时,就向学生们分析过,为何鄂国公能以区区数千兵在南中辗转千里却不失锐气:只是路过,而不是沿途攻城拔寨。
南中爨氏实力雄厚,但各部之间矛盾颇多,面对外来之敌周军,虽然心中警惕,却未必愿意全力以赴。
道理很简单,一旦某个部落和周军拼得两败俱伤,那么战后自己就很容易被其他部落吞并,所以各部酋帅的态度实际分为两面:
明面上喊打喊杀,暗地里却是对周军‘目送出境’,只要周军不进攻他们的寨子,他们就不会主动或者全力出击。
而周军巧妙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在南中地区转战千里,基本上只要沿途部族不拦路,也就不过多纠缠,除非为了补给,否则不会强攻什么寨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