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值得么?(再续)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值得么?(再续) (2 / 4)
        天下人会认为,天子在邺城,杞王父子三人抗拒朝廷大军,是逆贼。

        大义名分,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鸡肋,宇文明想得很明白,他们父子三人代表着宇文氏,但是身边没有天子,大义名分上就压不过尉迟惇。

        没有大义名分,他们就没办法拉拢中间势力,父子三人经营山南地区多年,这种情况不明显,但对于关中地区来说,有没有大义名分就很重要。

        关中,是周国的龙兴之地,周国许多权贵、官宦人家的根基就在关中,更别说关中、陇右许多豪族也是周国的根基。

        时值宇文氏危急存亡之秋,只有杞王能够扛起宇文氏的大旗,而要想拉拢关陇的各方人士,光给好处还不够,因为杞王能给的,蜀王一样能给。

        而尉迟氏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两家相争,宇文氏获胜的前景基本上不被人看好,那么要拉拢关中、陇右的豪族、权贵们,就得靠大义名分来帮忙。

        九年前天元皇帝暴毙,杨坚篡权,蜀国公尉迟迥于邺城起兵反杨,拥立宗室、赵王幼子宇文乾铿为帝,借此与杨坚分庭抗礼,虽然实际上尉迟迥靠的是军队,但有了宇文乾铿这个招幌,还是颇有助力的。

        在邺城另立朝廷,直接了当的告诉观望者,投奔“新”朝,加官进爵,前途无量。

        那么现在。。杞王能这样做么?甚至可以不用立幼帝,自己便能直接称帝,和蜀王尉迟惇所立皇帝分庭抗礼。

        考虑到人心,这样做没用,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关陇的各方人士来说,向杞王臣服,和向蜀王臣服有什么区别?

        蜀王胜算那么明显,何苦冒着极大风险投到杞王这边?

        值得么?不值得!

        尤其以那些年纪比杞王大的官员来说,大家原本是同僚,杞王还是后辈,如今称帝了,凭什么要他们称臣,蜀王可比杞王厉害得多。

        年纪、资历,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臣服,也得臣服强者。。即便周国分裂成东西周,关陇各势力投靠蜀王所能获得的好处,要比投靠杞王所能获得的好处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