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好消息、坏消息 (3 / 4)
大家都是目不识丁,当然不会写信,不过“公司”有文书,可以免费为大家写信,然后船队返航时将信带回去,送到亲人手中。
“公司”说了,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拓荒,一起建设海参崴,在这片新天地闯荡,只要有手有脚,来到这里,就不愁养不活自己。
别的不说,就是重操旧业打渔,也比在家乡好,在海参崴做渔民,为定居的人们提供食物,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这海湾里。。除了有海参,还有海鱼、海蟹,捕鱼有“渔场”,捕蟹也有“蟹场”,具体的渔场、蟹场位置,外来者当然不知道,但有当地渔民的引领,这不是问题。
譬如捕蟹,如今捕蟹队能满载而归,正是有了当地渔民的帮助,而实际上捕蟹的最好季节是在秋天,那时的海蟹,又大又肥,蟹黄也够,味道最美。
至于其他的海产,就更不用说了,许多人对于海参崴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一边吃着大海蟹,一边看着海景,心情愈发好起来。
海面上,停泊着数艘大海船,因为栈桥还没修好,所以吃水较深的海船无法靠岸,人员、物资往来只能靠小船“摆渡”。
而现在。。就有许多小船往来于大海船和岸边临时码头,宛若忙碌的蚂蚁,不停的搬运货物。
又有数艘小船,从对面海岸驶来,横渡海湾,往这边而来,看样子,是暂住人村落的几位驵主回来了。
。。。。。。
海参崴(寨)议事厅,酒劲未散的卢勿吉打量着四周,赞许的点点头,施工队的施工进度不错,让他很满意。
见着谢文定正在看货单,卢勿吉笑道:“莫急,风信至少要后日才到。”
“等到明日发现货单不对,那就晚了。”谢文定答道,视线不离货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