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三省六部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三省六部 (3 / 4)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之下有二十四司。

        为什么是民部而不是户部?道理很简单,“历史上”本来就是民部,只是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才把“民”部改为“户”部。

        三省的分工,大致如下:

        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主审核这一命令并正式批准,而尚书省(六部)负责执行这道命令。

        万一三省对于一道命令起了争执,那该怎么办?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让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高官官定期在门下省议事。

        在会上作出决定,然后三省行事按决定来。

        这个议事的地方,名为“政事堂”。

        所以,改制后,朝廷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政事堂,而有资格入政事堂参加议政会议的官员,就是有实无名的宰相。

        这些官员是谁呢?

        中书省的正长官中书令,二人,副官中书侍郎,数人;门下省的正长官侍中,二人,副长官侍郎,数人;尚书省的正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这些官员加起来有十余人,是宰相级别的官员,也就是出将入相中的那个“相”。

        换句话说,自秦汉时起,一直和皇权“相爱相杀”的相权,会被一分为三,变成三省,而丞相/宰相这个“人”,分裂为十几个人(三省主副长官)。

        三省六部制实行后,不会再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单一权相,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变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