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台家村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7章 台家村 (2 / 4)
        台家村距离州城十三里地,在这个时代来说其实他们不容易,要守着他们祖祖辈辈的族田过活。这种情况下其实就算警察和军队作为,他们也会面临威胁的。

        大宋对于这些村族一向给予优待,允许他们联防,允许他们修建防御,允许持有管制兵器,以便能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全民战争的初形,可惜这么有效的政策,被大宋的棒槌官僚们执行的四不像。一但公务员不深入基层进行监管和宣传教育,长此以往,这种拥有一定武装的族群村寨,就很容易形成自成一系的势力。

        而一但宣传和教育不到位,对他们关心不够,什么时候日子一难过,又出一个奔放长者的话,就容易导致他们一个族的人都是半民半匪的存在。并且这种传统延续了千年,在后世建国后的边远地区基本都这样,一村一寨都是半民半匪状态。

        这种情况用武力是剿不完的,真剿完了也就没有民了。不过愣是被毛爷爷用“思想战略”,一举在代价非常小的情况下,几乎做到了全国境内夜不闭户。

        是斗争就一定会流血,所指的代价小,是指和派军队真抢实弹剿匪相比。真是那样绞杀,不但剿不完,恐怕全国五分之一的村寨要被打烂。有还个屁的“民”。这就是高方平一直写信给张叔夜,要扛住蔡京全国性剿匪的政策,千万不能动,一动大宋就要跪。

        台家村的外围修建了些简陋攻势,像个寨子,还有不怎么高的寨门。“小城头”上的人看到有一只全副武装的军伍过来,竖立有旗帜是江州知州高。

        于是,一个灰头土脸的十四岁的“小民兵”抱拳道:“可是州城来的小高相公?”

        “是我,开门吧。”高方平道。

        “是。”小民兵还是有些军人风范的,一边派人去报告村长,一边下来打开了“城门”。

        进入村寨后,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头,有两分文人风范,在许多人的拥护下赶来见礼。

        他无需跪地,因为这老家伙在二十年前,就考起了德化县的秀才,有功名身份,乃是台家村最有学问的人。威望相当之高,听说附近的几个村有事的时候,都来请教这个“台秀才”。

        “见过小高相公,快些跟随老朽入寨。”这个老头叫台嘉。

        老头和高方平一起往前走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