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河中府备战 (3 / 4)
其实愿意逃的人,早在开战时候,百姓们自己就会撤离去后方了。但大部分的西北民众很穷,没什么东西,唯一有的就是田里的粮食,以及破屋里那少量的家具,总之各种情况都有,但他们大多见惯了战火,西夏人屠杀边民的先例虽然有,但是也不算多。
所以那种情况下,许多人不愿意放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离开,于是撤离的主体就变为了年轻妇女以及孩子。
这两个群体是刘延庆的铁令,必须撤离,而战区的父母官们也支持这个决定。因为这两个群体是战争的最大受害群体,肯定会损失的。壮年劳力问题不大,西夏人一般的政策是把他们充作民夫帮助送粮或者修建攻势。
老人也问题不大,一般没威胁的人就放着不管。但在占领区内,戾气再不重的敌军,祸害年轻妇女几乎是肯定的,在后世的文明军队里也都会大肆发生。
至于孩子则是西夏人最喜欢抢的东西,他们需要奴隶,需要人口,抢回西夏去真可以卖钱的。
那些文官集团父母官们,大多数当然支持高方平的撤离命令,因为一但妇女孩子撤离,父母官也就可以跟随撤离,这就不算逃亡,是参与带领撤离民众。
然而类似岳文那样拒绝撤离的老顽固,在大宋虽然比例不大,却是真有的,当年的时文涛就那样。那些家伙他一但不撤离,也能下令百姓禁止离开,就高方平都管不了他们,因为高方平只有西北的军权和财权,民权和司法权仍旧握在各地父母官手里。他们只要不高兴,就可以不鸟高方平。
所以西北战事的第一个惨烈典型出现了,岳文老爷拒绝了刘延庆的撤离建议,没有军队又咋地,他率领差人和民众以及家丁驻守城头,螳臂当车,最终破城之际,老家伙杀伐决断的,先杀了自己的家眷,不让他们遭遇蛮子虐待,然后自杀殉国。
到现在为止高方平都在头疼岳文的问题,他既是一个忠诚的国士,又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超级大蠢蛋,可怜了他治下的许多百姓了。
想着这些,高方平翻身下马蹲下来,伸手给这个头发枯黄的丫头擦去眼泪和鼻涕。
小丫头不服气的又问:“相爷没有回答小民女呢,您会打死那些强盗,给俺爹和爷爷报仇的对吧?”
“我会的。另外不要悲观,你爹爹他们未必会死。在冬季来临前,本府尽量把西夏强盗全歼于境内,然后带领大家想办法过冬,想办法重建家园。”高方平道:“但是若无意外,河中府将很快面临大战,需要大家配合帮忙,你会尽力吗?”
“我会打战。”小丫头握紧拳头道。
“不要你打战,需要你听吩咐,帮助本府稳定民心,参与运输物资。”高方平给她小屁股上一掌,让她去了。
听说战火很快会烧到河中府,张威意知府也不敢装逼了,跳着跳着的开始驱散百姓让他们回城准备,知府大人也跟着去安排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