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清明上河图——大宋文化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4章 清明上河图——大宋文化 (2 / 4)
        与此同时,老常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心情、非常的不看好自己未来。即将南下江南东路提举提刑司,和那个任何时候都会闯祸的高方平共事的同时,也需要从律法层面上死死的节制那个不良少年。

        不可否认大宋在一天天变好,这真和他猪肉平有关,但也不可否认,自打那个东方不败出道起,官场也在变,官员越来越难做了。

        “也不知道,老夫此番会不会被那个离经叛道的小子坑了?”老常站在汴京码头上,看着目下这从未见过的情景,一时间感慨良多。

        某个时候老常忽然对随从道:“其实老夫不想去江南给猪肉平扯台的,我更想留在这京城,把我所看到的这幅情景画下来,老夫觉得,到我汉家重大之清明踏青节日,在哪个寒冬过去万物复苏的时节,看着这人流之络绎,把它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可取名《清明上河图》是也,你觉得呢?”

        “可惜老爷已经被任命,即将赴任。卑职到是有个提议,听说当今官家乃书画大家,他也最是喜欢观看汴京目下的热闹,何不上书建议官家挥特长,亲自画这《清明上河图》?”心腹随从说道。

        老常捻着胡须呵呵笑道:“你这是怂恿我拍官家马屁啊,那我不是成了猪肉平一个套路了?不过也罢,这也不算坏事,我便去和官家说说。”

        ……

        高方平并不知道大宋的《清明上河图》就快出炉了。

        后世对于清明上河图到底是不是出自于徽宗时期的张择端之手是有争议的,但主流观点应该倾向于出自徽宗朝大家张择端之手,图上的题字正是瘦金体,这个书法流派的宗师当然就是当今天子赵佶。

        赵佶治国不行,踢球也不是高俅的对手,然而在书画上的造诣那不是吹的。

        清明上河图是记录大宋东京繁华奇观的,正是居于此,高方平固执的认为,大宋的经济文化和人口巅峰就出现在赵佶时期,就是清明上河图记录的时期。

        然而此点否定不了赵佶是个昏君。

        在赵佶手里走到巅峰,未必就是他的功劳。而是大宋往前的能人们打下的基础,开始酵,然后赵佶来接收了果实。譬如开封府的繁荣,是因为张叔夜和高方平,推到这一步的,然而这个盛夏的果实,是藤元芳那个官场流氓接收的。

        这很无奈,但是不可避免。

        徽宗朝从鼎盛到达天下吏制崩坏,面对金国的进攻时轰然倒下。不论怎么说,蔡京为相二十年的锅最大,这点是甩不开的。赵佶昏就昏在用人不当,以至于他和赵桓父子两个一起被捉去北方放羊了,最后不得善终。

        赵佶不可被原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