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熊猫已经看穿了一切 (2 / 4)
这两人政见不同,但是之前是相互间有暧昧的。
现在他们的决裂,不用别人解读高方平也非常清楚。皆因为以前是蔡京的天下,蔡京是强势的,陶节夫就算自成一系,也不会真的对蔡京锐其锋芒。但是自高方平雷霆镇江南、而蔡京缩了不回应之后。蔡京就不在是一面大旗,蔡党就算不分崩离析,也会对蔡京离心。
那么人类是群体动物,离心的这些人,就必须重新找一个出路去依靠。张叔夜眼睛揉不得沙子,“敌我立场明确”,所以根本看不上这些人。于是,这些人中,一部分就会很自然而然的靠向也算面旗帜的陶节夫。
这对于蔡京就是背叛,所以老蔡和老陶不是因为有仇,而是形势使然之下,必然会有的政治对立。
这其中有个祸害不但扮演了重要较色,还表现的非常抢眼。他便是当今国舅郑居中。
就是前阵子还在小黑屋里,险些被高方平宰了的郑居中大人。这龟孙现在牛了,回京述职后就升官:资政殿学士兼皇帝的侍读。
既然明面上他不用承担什么罪名。加之他妹妹郑贵妃床上功夫了得,借助专宠的机会吹枕边风,对皇帝说:“家兄无罪下被高方平关了起来,蒙受不白冤屈,望官家给他个说法以安抚其心。”
赵佶对此深以为然,这也是大宋的一种政治正确。
在赵佶的立场上他喜欢小高,不会为了这事去怒斥小高,那么郑居中也的确受了“委屈”,于是只有在不打小高板子的情况下,把郑居中升官,这就是比较常见的处理办法。
于是,就有了郑居中目下显赫的地位,官职竟然比高方平也都不小。
当然那两个职务没什么实权,但是身有高官衔就是隐患,得看谁是宰相,看宰相的立场又是什么。有官职的最大毛病是,一但有机会就会得到任用,这是个顺理成章的过程,吏部委派就可以,未必需要皇帝同意。
就是这个原因,当时赵佶要赐给童贯开府仪同三司的最高官衔,尽管那只是个用来领工资的虚衔,但蔡京仍旧不可接受的抗旨了。
关于后面这些,是梁师成那个太监密报给高方平知道的,老梁直言的说了,蔡党一部分人靠向陶节夫,导致了东西府的矛盾升级,几乎就是郑居中在暗下一手推动的。
蔡京现在成为了一个笑话,这有利也有弊端。
好处是蔡京风头不在后,东南系的鲨鱼就不敢吃相太难看,那么国朝的财税形势无疑就会逐步走高,触底反弹。东南老百姓也会比以往相对好过些。但最大的坏处是,政治领袖的没落,又暂时没有新的领袖崛起,非常容易造成京城政治上的混乱。
譬如陶节夫原本不是一个派系,但现在就真是一个派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