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1 / 6)
        刘建国还是同意了父亲的提议,最后一次集资建房要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以后都是商品房了,花钱更多,恐怕更买不起。

        儿子以后要成家立室,自己和李英还需要一个自己的家,在外面租房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个漂漂亮亮的新家,换一个新环境,说不定李英的病就好了。医生不是也说环境改变很重要么?

        刘建国憧憬着。

        然后他们如愿搬进了新房子,那是一套90平米两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新房子。

        本来以刘建国的资历可以选120平米三室两厅的,但是要多用钱。刘建国就和一位年轻同事换了,那位同事要把父母借来一起住。皆大欢喜。

        新房子位于新修的西山路。要在以前这里是郊区了,城市发展太快,老城区的地太狭窄了,只有往外扩展,政府把各个机关单位往外迁移。

        这里以前是个农场,种很多果树和蔬菜,小时候刘建国和小伙伴们没少到这里来玩耍,上学时学校还组织同学们来劳动参观。

        现在这一片已经成了几大机关单位的地盘了,除了他们教育局,还有文化局,体育馆,博物馆,农林畜牧几大局的都在这安营扎寨。同时他们的宿舍也在修在这附近。

        这里背靠西山。。面对渠河为此新建的一条大道就叫西山路,是老城区通往火车站的必经之路,交通便捷。

        新家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闹市的喧哗,刘建国很满意,他想这样的环境对李英会更有帮助吧?

        为此刘建国不得不佩服和感谢自己的父亲。

        特别是多年后房价飙升到成千上万的时候,他才觉得老爷子太有先见之明了。

        本想接父亲和儿子回来一起住,但老爷子说住在老城区孩子上学方便,爷孙两依旧住在老房子里,只有周末才过来住两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