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2 / 4)
懵懵懂懂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
中学毕业后陈丽丽报考了技校继续和张小红同学。。俩人毕业后又一起分到了服装厂。
陈丽丽分到销售科,张小红则下了车间。
其实那时候销售科一点都不吃香。只是比车间好点,不上夜班。还有就是销售科长是陈丽丽的舅舅,在舅舅手底下,怎么也会得到关照。
有熟人好办事,亲戚朋友互相关照这是自古以来的形成的一种习惯,我们很多人不能免俗。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要建立不同的人际关系网,在后来的日子里陈丽丽深有体会。
陈丽丽所在的春晖服装厂生产的是背心,汗衫,秋衣秋裤,针织衫运动服之类的。。样式普通颜色单一,除了在本市的百货大楼销售,普遍都是周边的县城和乡镇市场。所以春晖厂生产的产品在市里根本就不好卖,仓库里积压了大量的老式衣服。
随着改革开放,外地的一些好看漂亮的衣服进入本地市场,最先被年轻人接受,那些都是从省城或者南方进回来的款式新颖的货。那边的衣服穿着洋气又上档次。陈丽丽还记得喇叭裤和牛仔裤刚刚进入宁城的时候,穿出来走在街上被宁城的老百姓当做奇装异服茶余饭后谈论了好久。
陈丽丽到销售科的时候,本来是安排她当个普通办事员,坐在办公室统计一些数据端茶倒水搞搞接待什么的。但是正好遇到产品滞销,大量的产品积压在库房里。销售科所有的人都要出去联系销路,陈丽丽也不例外。
她跟着销售科的同事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各乡镇和周边的县城,联系供销社和百货公司为仓库里积压的产品找销路。经常跑来跑去,风里雨里累不说了,还见不到效益,还不如张小红待在车间里。
没多久老厂长退休了换了个新厂长,是局里派下来的干部,听说很有水平,新厂长召开全厂大会,洋洋洒洒发表了一篇讲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要搞改革,让春晖厂扭亏为盈。
陈丽丽那时候才二十岁不到,也算是热血青年,听着厂长的长篇大论热血沸腾,下定决心要跟着好好干,具体就是跟着舅舅好好干,为春晖厂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那个时候的陈丽丽没想那么远,她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思想还很单纯。基本上是善于那种领导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的好孩子。她以为自己会在春晖厂干一辈子,就像自己的父辈一样,直到退休那一天。
那时候很多人都是和陈丽丽一样的想法:在一个地方踏踏实实地干到光荣退休。从来没有想过还会有以后的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