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郁闷的饭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4章:郁闷的饭局 (2 / 3)
        到家刚进门,就是一群人围了上来,

        “哟,我们沈导终于从资本主义回来了!”

        “欢子,没被人欺负吧。”

        沈欢对着众人拱了拱手,感谢大家的盛情,

        “你们这也太隆重了,我就出去几个月,不至于,不至于啊!”

        女士们自发的去准备吃的,沈欢他们在外面的长桌旁坐了下来,宁昊和徐征就急不可待的拉着沈欢追问他在好莱坞的体验,

        “欢子,好莱坞的电影,和咱国内有啥不同的?”

        “沈欢,好莱坞对咱们国产电影是个什么评价?”

        这个话题怎么说呢?电影的拍摄流程肯定都差不多。。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差距就出来了,

        “我和我的副导演就聊过我们的国产电影,他的说法我比较赞同。”

        “我们目前的影视市场,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创作能力和内容上的多元性,但是问题跟好莱坞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样,只国内市场,没有带着全球视野创造出太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现在在美国最成功的中国电影仍然是“卧虎藏龙”和“英雄”,都是靠动作片的视觉效果吸引眼球的电影。”

        “而我们如果真想达到好莱坞电影的地位,首先是不要把精力的重点放到大场面大制作和特效上,而是要放到研究电影叙事结构上,即讲好故事。形式上首先是线性的,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其二,故事主题文化限定性不要太强,要具备普世价值,要,这样才能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好莱坞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从最早的“明星中心制”到后来的“制片人中心制”,体现了好莱坞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与制度调整的不断进步,因此在近百年的历史里才能不断地出现大量电影专业的人才,即使是出现改革和转型,好莱坞各大公司都会保留人才的细致分工的这个传统,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然而,我们国内电影缺乏制作环节上每一环的专业人才,电影在制作过程中缺乏细密分工和整体布局,即使是大公司也非常依赖大大小小的导演工作室或者导演团队。电影业里其它职位并没有被足够重视,也没有未来规划,行业内专业人才缺乏培养空间,中国电影目前还是过分依赖导演、演员、制片人的个人知名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