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学贯中西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学贯中西 (3 / 5)
        而中国最早的民族乐团,在博采了中国古代宫廷乐队和西方交响乐队的众长之后,成立时间已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了。

        这两种乐团的乐器,基本不相同,只有两样乐器是一样的。因为民族乐器在低音拉奏和拨弦乐器上,类型有所欠缺,所以引入了西方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经过数十年的验证,民族乐团,既另辟蹊径,具有东方韵味,又能兼顾西方交响乐的表现力,这种相对年轻,但其实又很古老的集体演奏方式,是非常成功的。

        这次,陈天华将两支乐团放在了一起。

        这个节目的音响设备,是世界顶级的,不仅清晰度极高,而且音强很大。这两支乐队,就算不用音响,在坐的五百位观众评委照样能够清晰入耳,而再加上音响的放大,前奏一出来,效果非常震撼。

        在震撼的同时,东西方音乐的风格,在演播大厅的密闭空间之中互相融合,呈水乳交融之势,又非常协调。

        每一组旋律的安排,合理而巧妙,仅仅是一个前奏,就已经让现场的观众如痴如醉。

        陈天华学贯中西的音乐素养,以及对音乐的这份驾驭能力,让叶落不得不佩服。中国乐坛十年以来的第一人,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前奏之后,龙妙芹的歌声响起。

        龙妙芹今晚用的,并不是她最擅长的民族唱法,而是流行唱法。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龙妙芹叶落小半年没见,对流行唱法的理解和掌控力,比新锐女生舞台上又高了一筹。

        尤其是一进副歌,高音放出来的时候,叶落更是眼前一亮。

        其实像龙妙芹这种,既擅长民族,又会流行唱法的歌手。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因为演唱风格上的冲突,会导致他们在一些音区,出现一些唱法上的混乱。

        尤其是高音区,当嗓子紧张度临近歌手本人的极限时,歌手就会下意识地去找,那种唱起来让自己感到最舒服的位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