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平凡之路》 (8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 《平凡之路》 (8 / 9)
        这个“金箍棒”看他分析的角度,不太像音乐圈的专业人士,或者是他故意没露出专业人士的身份,他是纯从两首歌的歌词在分析这两首歌的境界。

        林在山将金箍棒的这个帖子从头读到了尾。觉得这人写的评论,相当到位,他甚至怀疑这是白鸽开小号写的。

        在这个帖子的一开篇,金箍棒就用质疑的口气写出了:“这两首歌根本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平凡之路》是一个中二少年在假装成熟,而《山丘》则是一个老者在回首人生。”

        之后金箍棒从《平凡之路》的歌词先下手。给众人分析:“‘易碎、骄傲、沸腾、不安’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的,多是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有这样起伏的情绪,拥有这样的激情。‘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这是典型的中二青年在假装成熟时才会说的话。他强调的是自己曾经拥有的成绩、物质,强调的是这种拥有和失去的落差,以及在这种落差中自己的迷茫。

        “后面野草野花指代平凡的人,大量使用‘一切、永远、无边、无法、绝望、整个’这种年轻人的词汇。这种词儿的特点就是大而空,没什么具体的形象。可以说,这首歌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大而空的,虽然他试图去描写一个追求平凡的人。然而平凡却是不需要追求的,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之人。

        “‘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这种歌词的对比会造成攻击,觉得别人是孩子而自己已经成熟,这是中二病的典型症状。这首歌其他的部分大概类似,都脱不出这个认识层次。总体来说,这首歌表达自己沧桑的方式,就是在强调自己的拥有和失去,因为他最在意的正是这种失去,他认为只有拥有一切再失去,才是对一个人刺激最大的。

        “林在山在唱这首《平凡之路》时。不知道你们听没听出来,他这不是唱给自己的歌,至少不是唱给现在的他的歌。我兹以为这是林在山唱给年轻时的他,以及那些年轻的朋友们听的歌。就像他自己说的。这首歌是在祭奠他的过去。他在用平凡的歌声,和年轻的朋友们一同共勉。

        “可能在年轻时候的他眼里,最牛的成就是‘拥有一切’。但在《山丘》中我们能听到,那不过是一座一座山丘而已,失去又如何?不过是再去翻下一座罢了。兹以为,《山丘》才是如今的林在山的人生阅历所现。这才是他唱给现在的自己的歌。

        “看看《平凡之路》中林在山的用词:易碎、骄傲、沸腾、不安……,再看看《山丘》中林在山的用词:轻轻、淡淡、无知、羞耻、喋喋不休……。联系着前后的歌句,仔细的品读一下这些用词的差别,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两首在人生阅历上的差距了。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山丘》中林在山写成熟,使用了大量的侧面和细节描写,尤其是喜欢反语,用大量的年轻人的象征来怀念,这是非常典型的,老者才喜欢回顾年轻时的自己。而没用任何中二的词语。

        “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还未如愿见着不朽~等等等等,这仿佛遗言一般的歌词,也只有看尽世间沧桑的老者才最喜欢说。努力而一无所得的自嘲,喋喋不休、无知、无耻,这都是老者的自嘲。自嘲是因为自信,中二少年喜欢强调‘拥有一切’是因为要证明自己‘行’,老者则不需要证明什么了。

        “年轻人轻易的就会说出‘一切’这种话,而对于老人来说,哪儿还有‘一切’,有的只是一个一个的山丘。同样的,年轻人才喜欢说‘绝望’、‘无边黑暗’之类的话,而老人则是淡淡一笑,那算个屁啊。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山丘》的最后,林在山已经是在写人生志了。而这首《山丘》,并不是一味的悲伤感叹,如果那样的话,这只是一个老者自己的伤春悲秋。

        “林在山在这首《山丘》的前面,轻松的调侃,乐观的自嘲,在最后却写出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对命运的反抗。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