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可乐》 (8 / 9)
看到林在山越老嗓子越醇厚,他心里就更不爽了。
“你这首歌,不是现场做出来的吧?是你之前的作品吧?”
马晓东挑刺的问林在山。
“对,这是我之前写的一首歌。”
在马晓东这种专业人士面前,林在山不能把虎皮扯得太大,以免露怯。
“我们现在要考察的是你即兴创作音乐的水平,你唱你以前的歌做什么?”
朴大成等人都能听出来,马晓东这是在挑林在山的刺儿,但他们又不好帮林在山讲话,以免折了马晓东的面子。
但事实上,林在山在唱过这一首歌后,朴大成就已经有冒险让林在山上节目的想法了。
这大叔的唱功实在太强,要吊打不少正选参赛者。这样的实力,要是不给他上节目,他们这档新节目是要遭天谴的。
林在山也感觉到了这胖子总监在找茬,静气平心的讲理:“即兴创作的基础,是要在背后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常年不辍的积累,这才有可能在特定的时刻,从脑海中流出一丝丝的灵感。没有弹出过血的手指,怎么可能即兴弹出绝世的旋律?你要我即兴创作作品,我的即兴,就是我过去这么多年的音乐沉淀和作品积累。不自夸的说一句,我11岁开始弹吉他,13岁开始尝试创作,15岁组乐队,17岁名动天下。之后虽然我走了很多错路,但我也有很多音乐方面的积累。在歌坛沉浮了20多年,我发表的作品只是我创作冰山的一角而已,我有很多作品都没发表过,也没人知道我写出过这么多歌。我刚才要不说这首《可乐》是我之前写的,我就说是我即兴创作的,您是不是就会满意我的即兴创作水平了?”
马晓东微微鄙视的讲说:“你这是在偷换概念。”
“你要非说我这是在偷换概念,那我就要说一句了:我有偷换概念的这个资本。你是做音乐的,应该最清楚,要想完整的做出一首有诚意的作品需要多长时间。别说10分钟了,就是给你一两个星期一两个月你也不见得能做出来。但咱们这个节目有时间限制。所以我猜,有不少参赛者,都会从他们过去的作品库中来提取歌曲应赛。这样才能让咱们节目的精彩程度得到保障。我不敢说我的音乐天赋有多高,但我敢拍着胸脯说,我过去20年在音乐道路上的积累和沉淀出的作品,绝对不比别的参赛者少,也不比别的参赛者差。你们要能给我一个上节目的机会,我会还你们一个异彩纷呈的属于我林在山的音乐新世界。”
“说的好。――啪啪啪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