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仇敌隐现、岳父忧愁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仇敌隐现、岳父忧愁 (2 / 3)
        悠悠千古,无数王朝兴衰更迭,人杰地灵。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至唐武德九年,扬州州治移至江都县,从此,江都县才有了“扬州”这个专有名称。

        古运河哺育了不少名镇,成为古运河上重要节点。

        宝应便是扬州运河线上的北口。

        东晋时,谢安在运河上筑堰治水,百姓感戴,比之西周召伯,并将此堰名为“邵伯”。

        石街,古街道,斑驳凹凸,古风醇厚,行之于上,不由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镇上古迹甚多,斗野亭、铁牛、谢公祠、大王庙、进士第、尚书府等。

        街两边店铺林立,大多是前铺后宅。

        古运河上,宗教名胜汇为大观,各成其色。宝应圆通寺;高邮镇国寺;邵伯来鹤寺;凤凰岛护国禅寺;湾头山光寺;城内禅智寺、香阜寺、长生寺、福缘禅寺、龙衣庵等。

        大王庙:位于邗沟故道,内供两个大王,一是春秋时吴王夫差,居正位,是他开凿了邗沟;另一是西汉初年的吴王刘濞,居副位,他开凿了盐运河。这两人被百姓成为大王,并大王庙祭祀。传说大王庙甚是灵验。

        扬州枕淮水,踏长江,抱运河,城里城外,水系纵横,桥梁众多。

        “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便是形象写照。

        宝应。

        运河北口。

        赵家庄便坐落于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