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三个男人 (1 / 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道之行书海阁网()”查找最新章节!
孙恩还真就“活得不耐烦了”,他伤势好转,立即带领大军再次登陆,在句章大胜刘牢之的女婿、北府军守将高雅之,攻克上虞,兵锋直指谢琰的老巢会稽。
听闻长生军已经打到了眼皮子底下,谢琰当时正要吃饭,他勃然大怒,“小小毛贼,还真敢回来?!”当即把碗放在一边,提刀跨马出去应战,“等斩了这个毛贼再回来吃饭。”
在谢琰大将军眼中,杀孙恩就像杀只鸡一样简单,连一顿饭的功夫都用不着。
事实证明,谢大将军高看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把豪门子弟的傲气拿到战场上来并非明智之举,谢琰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连累两个儿子跟他一起战死。
战况传到京城建康,朝廷大为震惊。朝廷虽然一直对王家、谢家心存戒备,但现在谢家已经不比往日,小鱼翻不起大浪了,而且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谢琰一死,朝廷不得不更加依赖刘牢之了。荆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杨佺期,江州刺史桓玄这三人与朝廷的关系都不怎么样,以前国舅爷王恭掌管北府军的时候,这三人都以王恭为首,如今王恭已经被朝廷除掉,他们也丝毫没有向朝廷靠拢的迹象。
前面讲到,这三人之间的联盟,在讨伐“逆臣司马尚之”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裂痕,司马元显使出离间计,升任桓玄和杨佺期为刺史,同时将殷仲堪从荆州刺史之位调任广州刺史。当时这三人的带头大哥王恭刚刚被朝廷除掉,北府军瞬间从他们的友军变成了对手。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三人惊疑不定,即使明知朝廷在耍离间计,也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殷仲堪令出征讨伐“逆臣”的杨佺期和桓玄急速返回荆州,否则杀掉他们在荆州的家眷,杨佺期和桓玄这才回到荆州,与殷仲堪坐在一起,三人声明:必须精诚团结,才能共同对抗朝廷。
朝廷最终和殷仲堪、杨佺期、桓玄三人达成妥协:朝廷不追究司马尚之和刘牢之的过错,殷仲堪也不用从荆州刺史调任广州。
当初司马元显的这一招离间计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是成功的在三人之间埋下了彼此猜忌的种子。
自从孙恩的长生军在三吴一带作乱,朝廷就担心东西两面受敌。如果孙恩还没平定,西边的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三人要再次展示他们的“赤胆忠心”,挥军东下“为朝廷铲除妖贼”,朝廷要如何应对?
司马元显的离间计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上次没有彻底瓦解三人联盟,就再“离间”一次。
朝廷发出任命:任命桓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任命桓玄的兄长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兄长杨广做南蛮校尉。
殷仲堪是荆州刺史,桓玄是荆州的地头蛇。桓玄从殷仲堪上任开始,就没把殷仲堪放在眼里,两人只是表面上维持相安无事,如今朝廷任命江州刺史桓玄掌管荆州四郡的军事,就是把殷仲堪架空了,殷仲堪心里会怎么想?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兄长杨广做南蛮校尉,也是明显的挑拨桓、杨二人的关系。
杨广本来打算拒绝桓伟到任,拒不交出手中官印。还是殷仲堪当老好人,从自己的荆州诸郡中,挑了宜都、建平两郡给杨广,让他做太守。
桓玄野心勃勃,对朝廷打压桓家一直怀恨在心,如今他得势当上了江州刺史,虽然内心很清楚这是朝廷在拿他当棋子,用他制衡殷仲堪和杨佺期,但这何尝不是他重振桓家声威的好机会?
所以桓玄要趁现在的机会迅速壮大自己。他出兵袭击了荆州的江夏郡,生擒了太守杨梓敬,将杨梓敬任命为自己的谘议参军。杨梓敬正是杨佺期的堂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