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回忆过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1章 回忆过去
        望着茫茫星空,莫莎记得自己已经存在了100亿年,自她有了意识以后,前五十亿年她就在不停的制造星系,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但脑子里似乎有个人始终在引导着她。这片星云是因她而生,但她活着的意义却是那个男人人赋予的。

        地球上的出云观,张晓辰对木卫的研究依然如火如荼,木卫三磁层和木星磁场的相互影响与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在很多方面十分类似。如绕木星旋转的等离子体对木卫三逆轨道方向磁层的轰击就非常像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轰击。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等离子体流的速度——在地球上为超音速,而在木卫三上为亚音速。由于其等离子体流速度为亚音速,所以在木卫三逆轨道方向一面的磁场并未形成弓形激波。

        除了其本身固有的磁层外,木卫三还拥有一个感应产生的偶极磁场,其存在与木卫三附近木星磁场强度的变化有关。该感应磁场随着木卫三本身固有磁层方向的变化,交替呈放射状面向木星或背向木星该磁场的强度较之木卫三本身之磁场弱了一个数量级——前者磁赤道地区的场强为60纳特斯拉,只及木星此处场强的一半。

        木卫三的感应磁场和木卫四的以及木卫二的感应磁场十分相似,这表明该卫星可能也拥有一个高电导率的地下海洋。由于木卫三的内部结构已经是彻底的分化型,且拥有一颗金属内核,所以其本身固有的磁层的产生方式可能与地球磁场的产生方式类似:即是内核物质运动的结果。如果磁场是基于发电机原理的产物那么木卫三的磁层就可能是由其内耗成分对流运动所造成的。

        尽管已知木卫三拥有一个铁质内核,但是其磁层仍然显得很神秘,特别是为何其他与之大相同的卫星都不拥有磁层。一些研究认为在木卫三这种相对较的体积下,其内核应该早已被充分冷却以致内耗流动和磁场的产生都无以为继。

        一种解释声称能够引起星体表面构造变形的轨道共振也能够起到维持磁层的作用:即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和潮汐热作用由于某些轨道共振作用而出现增益,同时其地幔也起到了绝缘内核,阻止其冷却的作用另一种解释认为是地幔中的硅酸盐岩石中残留的磁性造成了这种磁层。如果该卫星在过去曾经拥有基于发电机原理产生的强大磁场,那么该理论就很有可能行得通。

        三后,曙光学院,地下城内,拟态教室。

        张晓辰和华瑾、南宫离并肩而立,头顶上木卫四凌空而立,就像是真的一样。

        木卫四又称为卡里斯托,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发现。木卫四是太阳系第三大卫星,也是木星第二大卫星,仅次于木卫三。

        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该卫星的轨道在四颗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最远,约为188万千米。木卫四并不像内层的三颗伽利略卫星那般处于轨道共振状态,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潮汐热效应。木卫四属于同步自转卫星,永远以同一个面朝向木星。木卫四由于公转轨道较远,表面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于内层的卫星。

        木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所构成,平均密度约为1.83克厘米。文学家通过光谱测定得知木卫四表面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伽利略号的探测结果显示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较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下100千米处可能有一个液态水构成的地下海洋存在。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有海洋存在,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过概率要于邻近的另一颗卫星木卫二。多艘空间探测器都曾对该卫星进行过探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号。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木卫四是设置进一步探索木星系统基地的最佳地点。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存在的证据,故文学家认为其地质特征主要是陨石撞击所造成的。木卫四主要的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与沉积地形。

        在文学家仔细考察后,发现该卫星表面地形多变,包括位于抬升地形顶部、面积较且明亮的冰体沉积物及环绕其四周、边缘较平缓的地区,由较黑暗的物质来构成。文学家认为这种地形是型地质构造升华所导致的,型撞击坑普遍消失,许多疙瘩地形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该地形的确切年龄还未确定。

        木卫四上存在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成分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木卫四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科学家们认为木卫四是因木星四周气体和尘埃圆盘的吸积作用而缓慢形成的。由于木卫四形成过程缓慢且缺乏潮汐热效应,所以内部结构并未经历快速的分化。木卫四内部的热对流在形成后不久就已经开始,这种对流导致内部结构的部分分化,位于地表100至150千米深处的地下海洋与一个个比较的岩质内核可能因此形成。

        意大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1月发现了木卫四和其他三颗木星大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木卫四的名称来自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爱人之一卡里斯托,她是一位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关系密切的宁芙。

        西门·马里乌斯在该星被发现后不久提出该名称,马里乌斯则认为这是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建议。然而文学家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欢迎这个名称,直到20世纪中期才广泛采用。很多早期的文学文献中均以罗马数字来称呼这颗卫星(该体系由伽利略所提出),即称为木卫四()或“朱庇特的第四颗卫星”。

        木卫四上一个撞击坑平原的近红外光谱图。木卫四的平均密度为1.83gcm3,,表明它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冰体水构成的,此外可能还存在某些不稳定的冰体,如氨的冰体。冰体的比重介于49-55%之间。

        木卫四岩石的确切构成还不为人知,但是很可能接近于L型或LL型普通球粒陨石,这两类陨石较之H球粒陨石,所含的全铁和金属铁较少,而铁氧化物较多。在木卫四上,以质量计,铁和硅的丰度比为1.05-1.27,而在太阳中,则为1.8。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