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出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0章 出发
        旅行者2号发现了土星的13颗新卫星,使土星的卫星增至23颗。它考察了其中的9颗卫星,发现土卫三表面有一座大的环形山,直径为400千米,底部向上隆起而呈圆顶状,还有一条巨大的裂缝,环绕这颗卫星几乎达34周。

        土卫澳一个半球为暗黑,另一个半球则十分明亮;土卫九的自转周期只有9~10时,与它的公转周期550相去甚远;土卫六的实际直径为4828千米,而不是原来认为的5800千米,是太阳系行星中的第二大卫星,它有黑暗寒冷的表面、液氮的海洋、暗红的空,偶尔洒下几点夹杂着碳氢化合物的氮雨等,这是人类了解生命起源和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之处。

        设想一个液态水构成的地下海洋,其中充满了氨,这些氨水沿着裂隙和孔隙上升到地表层,释放出冰层中的甲烷气体。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地下海洋也可以作为甲烷储备池。

        拟态教室的课程结束以后,张晓辰他们突然接到将前往土卫六,如今有人类“第二故乡”之称的新家园。实地感受第二故乡被人类改善过后,如今的一牵

        虽然突然,但他们为了以后对敌时的基础也只能匆匆告别出云观出发了。

        在前往土卫六的飞船上,带队老师孙行,让大家回忆关于土卫六的课程。张晓辰在知道了孙悟空就是孙行后,也就不惊奇他如今是学院实训总教官的身份。

        他看了眼身旁闭目不语的两个绝色佳人——华瑾和南宫离,以及数百个同期的学员,默默会回忆起了之前的一牵张晓辰知道这段比着之前被大幅缩短的旅程,至少也需要三时间才能到达土卫六。

        2012年10月22日消息,根据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回的最新图像,科学家们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辨认出一些巨大的高温穹窿形构造。这很像烘烤面包时看到的情况,当进行烘烤时,面包的表皮会凸起并开裂。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在这颗土星最大的卫星上,正在发生相类似的情形。

        此前科学家们在金星表面观测到过相似的地形,在金星表面一座名为库纳皮皮()的火山山顶,探测器拍摄到一个直径大约20英里(约合30公里)的穹窿状凸起。研究人员也相信,在土卫六表面观测到的一条长约70公里的狭长裂谷也是由于下部物质受热上涌引起的地表开裂,这种上涌的物质有可能是岩浆。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卡西尼项目组雷达设备科学家罗斯里·罗普斯()表示:“这种穹窿形构造是此前我们从未在土卫六上观测到过的,这显示,即便是在长达8年的探测之后,这颗星球仍在持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

        这种独特的构造地形可能和地球上的岩盖相类似,所谓岩盖就是指上升入侵的熔岩冷凝形成的。美国犹他州境内的亨利山便是这种地貌的典型代表。而这张显示穹窿构造的图像是由卡西尼号探测器在2012年5月22日使用雷达设备拍摄的。

        另外一个由艾伦·斯托芬()领衔的卡西尼科学家组对土卫六南半球的雷达图像进行了仔细审视,并在这里发现了古代海岸线的痕迹。土卫六是除霖球之外唯一一个被确认拥有稳定液体存在其表面的星球,尽管这些液体并不是水,而是碳氢化合物。

        人们还只在土卫六的北半球观测到广阔海洋的存在。但对卡西尼探测器在2008~2011年之间所收集探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在土卫六南极附近也曾一度存在广阔的浅海区域。

        斯托芬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在土卫六南半球识别出两个已经干涸或大部已经干涸的海洋的痕迹。其中一个这样已经干涸海洋的面积可能曾一度达到475x280公里的大,深度可能达到数百英尺。土卫六南半球面积最大的湖泊安大略湖()正位于一个干涸的海洋范围之内,看起来似乎是曾经的汪洋大海仅剩的一部分水域。

        而另一个由卡西尼雷达组成员,加州理工的奥迪德·安罗森()博士领衔的研究组则认为土卫六正在经历和地球的米兰科维奇周期相类似的长期变化,这是由于轨道运行方面表现出来的长期规律性变化引起的结果。这种长期的气候性变化将导致土卫六地表的液体在其南北半球之间来回迁移。根据这一模型,土卫六的南半球在大约5万年前应当曾经拥有面积广阔的巨大海洋。

        斯托芬博士表示:“土卫六表面的海洋正是孕育前生命化学环境的现成实验室,并且我们还知道它正以大约10万年为周期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迁移。”他:“我很想仔细查看一下土卫六北半球的海洋以及南半球已经干涸的海洋遗迹,来了解一下这些前生命化学演化究竟已经进行到了何种地步。”

        卡西尼组已经基本证实了土卫六北半球海洋体系的稳定性。他们在过去一整个土卫六季节中(即地球上大约6年)一直对这里的海洋进行持续的监视。而此次发布的拍摄于2012年5月22日的这张图像中,科学家们发现北半球的湖泊岸线并未发生改变,这明北半球的湖泊并非季节性事件。相比之下,2010年的一场暴风雨之后,土卫六赤道附近出现了明显的变暗色区域。

        人们一直认为土卫六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并取名为泰坦。在希腊神话里,泰坦是一个巨人家族。土卫六是科学家认为的太阳系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它是太阳系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

        与地球不同的是,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而土卫六的大气层则主要是甲烷。而且,浓密的大气反射了大部分的光线,造成反温室效应,使得土卫六的地表十分寒冷,温度只有零下180摄氏度,不可能有液态水存在。但是2005年两个科学家研究组提出,外星微生物或许生存在泰坦湖泊的液态碳氢化合物里。科学家表示,乙炔在泰坦大气层形成,下降到泰坦表面。外星微生物吃下乙炔,同氢气发生化合作用,来获取能量。

        此后,泰坦表面发现了数十个湖泊,科学家认为其中充满了液态乙烷和甲烷混合物。不过由于没有探测飞船对泰坦湖泊直接取样,没有人知道其中的乙炔具体含量。1989年有科学家估计,泰坦湖泊中的碳氢化合物液体内乙炔的含量仅为万分之几。

        由法国雷恩国立高等化学学院丹尼尔·考迪尔领导的科学家组对泰坦湖泊乙炔含量进行了新计算。他们根据探测土星系的卡西尼-惠更斯任务新近获得的数据,做出最新估计称泰坦湖泊含有更多的乙炔。如果泰坦上存在外星生物,湖泊内的乙炔足以为任何饥饿的外星生物提供食物。2005年,卡西尼号携带的“惠更斯”号子探测器,在充满液态甲烷的土卫六上登陆。“惠更斯”当时在在土卫六工作24时,重点探测土卫六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