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讨论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讨论 (1 / 2)
        悟空号上,张晓辰对粒子武器的探讨还在继续,他们的回程就算是法力转化的能源足够的情况下,也需要至少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已经是比着几百年前快了近十倍的速度。

        “哥哥,你觉得你研究的这些武器用作仙神之间的大战的可能性有几成?”华瑾其实不太能够理解张晓辰每的潜心研究。

        “瑾姑娘,这个武器是对付普通仙神用的,而装备者也主要是人类自身,在这个世界上弱者若是没有一点傍身的手段,那么活着会有多难恐怕是你我,最起码是现在的你我暂时不可能体会的聊。”张晓辰想起以前自己修道前的日子,心里不由得对弱者生起一种怜悯之心。

        华瑾听完,两个人一起陷入沉默,伴着几乎没什么光线的深空背景和像是火焰般燃烧着的太阳以及蔚蓝色的地球,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念头飘过。

        张晓辰心里知道粒子束武器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要进入实战难度非常大。首先是能源问题。粒子束武器必须要有强大的脉冲电源。要在导弹壳体上烧个孔,粒子束到达目标的脉冲功率须达到1013W,能量为107J。假设粒子加速器的效率为30%,即使不考虑粒子束在传输中的能量损失,加速器脉冲电源功率也至少要达到3×1013W,而在研的最先进的脉冲电源的功率只有107W。中性粒子束武器实用化最关键的脉冲电源功率技术是连续波甚高频(VHF)射频源。

        粒子束武器的投射物速度接近光速,可以迅速射击目标,也能灵活调整射击方向,又可同时拦截多批多个目标。只要能源供应充足,能连续战斗。此外,粒子束武器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未来战争中,它是称职的卫士,也是超级杀手。

        粒子束武器的研制难度比激光武器大,但作为基武器比激光武器更有前途。他曾和沙僧探讨过其主要优点是:

        (1)不用光学器件如反射镜;

        (2)产生粒子束的加速器非常坚固,而且加速器和磁铁不受强辐射的影响;

        (3)粒子束在单位立体角内向目标传输的能量比激光大,而且能贯穿到目标深处。

        粒子束武器的缺点主要有:

        (1)带电粒子在大气层中传输时,由于带电粒子与空气分子的不断碰撞,粒子束的能量衰减非常快;

        (2)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时散焦,因此在空气中使用的粒子束,只能打击近距离目标,而中性粒子束在外层空间传输时也有扩散;

        (3)受地球大气层空气折射的影响,会使光束弯曲,从而偏离原来的方向。

        (4)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运作。

        1975年以来,MG预警卫星多次发现大气层上有大量带有氚的气体氢,认为可能是发射带电粒子束造成的。1976年,美国预警卫星探测到前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沙漠地带进行了产生带电粒子束的核聚变型脉冲电磁流体发动机的试验。对粒子束武器的研究,前苏联是从1974年开始的,美国是从1978年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实验室进行理论验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