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初夏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4章 初夏 (1 / 2)
        张晓辰其实自己也清楚当年的卡里根希望能在附近的星系中观察到巨大的“戴森球”痕迹,对于卡尔达舍夫第二类宇宙文明而言,其不仅对一颗恒星进行戴森球化改造,可能会对一个恒星集群进行能量殖民,所带来的影响将会被我们观测到。

        比如,我们将会探测到在银河系中出现反常的黑暗空隙,恒星的部分能量将会以红外波段的形式泄露出来,使得在红外线空间望远镜上可观测到明亮的发光现象,也可将其认为是戴森球体表面的热辐射。

        科学家认为猎犬座M51螺旋星系是一个理想的戴森球体寻找场所,美国国家航空航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与斯皮策红外空间望远镜将对星系中的无数恒星世界进行观测,通过可见光与红外照片的叠加跟踪被尘埃团笼罩的恒星。

        但是卡里根粗略估计在M51星系中应该不会存在无法解释的“泡沫”或者空间。由于巨型椭圆星系不存在尘埃团的干扰,如果其中出现了不寻常的黑暗空隙,那么从整体上看就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但距离我们较近的椭圆星系至少有6000万光年,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间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目前可提供足够的分辨率。在卡尔达舍夫文明体系中,可利用最高能量的宇宙文明为第三类文明,足以控制整个星系中的所有能量,但现有的文观测并未发现整个星系的能量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所以第三类文明要么不存在,要么至少目前还未出现。

        依据卡尔达舍夫等级,张晓辰幻想过5000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子?

        在过去的5000年中,人类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同时也使得地球伤痕累累。我们已经改变霖球的景观原貌、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我们为了生存建设了摩大楼,同时也为死者筑造了巨大的陵墓。而或许最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地球的部分能源,但我们仍然亟需更多能量。

        人类在71世纪将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这种难以满足的能源需求将决定人类文明在今后5000年中的发展路途。因此,它也将主宰地球在公元7010年走向何方。

        1964年,俄罗斯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文明的技术进步与将其国民可控制的能源总量息息相关。根据这条思路,他从低到高确定了银河系中文明发展的三种类型:

        类型I: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整个世界能源的总和。

        类型II: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类型III: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宇宙学家使用卡尔达舍夫指数来预测未来的技术进步和域外文明。目前,现代人类甚至没有跨入这三种文明形态的任何一种。在这个理论系统中,虽然我们基本上处于一个零水平的文明,不过我们终会转向第一类型的文明形态。卡尔达舍夫预测,这种转变将要发生——但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