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赞普的老婆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赞普的老婆 (1 / 3)
        公元821年的“长庆会盟”(唐穆宗长庆元年),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最后一个高点。之后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吐蕃内政外交彻底崩盘,吐蕃王朝灭亡,再无唐蕃关系可言。

        这条绵延二百余年的曲线,波动之剧烈,持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古代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史上极为罕见,以至唐庭上下皆以“边患莫大于吐蕃”为论。

        首先需要申明一点,两国百年的关系史是不可能用一句话简单描述的,这是一曲和缓与紧张反复出现的乐章。

        在这个乐章里,强与弱不但相对,而且是个不断转换的变量,没有谁一直强或一直弱。

        要知道,在唐蕃交往的二百年里,有纪录可查的战事多达197次,边境摩擦无以计数,如果某一方持续积弱,早就亡国灭种了。

        因此,不要拿某一场或某几场战例出来事儿,一战胜败、一城得失都不足以左右国战的走势。

        就比如,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曾攻入长安,但之后数十年却再也无力染指关中,并不是吐蕃军力变弱了,而是唐朝以泾源(甘肃泾川县)为节点,构筑更严密的防御体系,并将最有战斗力的朔方军调至西部防守陇山(六盘山)。

        刚才提及德宗朝“平凉劫盟”爆发后,两国关系全面进入冰冻期。

        在此期间,德宗接受了李泌“北和回纥、西联大食、南通南诏”的连横之策,在东亚构建了一个“反吐蕃联盟”,史称“贞元之盟”[2]。

        应该“贞元之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回纥(后改称回鹘)在与唐朝结盟后,同吐蕃在山南北爆发了多次血腥的战争,极大消耗了吐蕃的军力。

        794年6月(唐德宗贞元十年)南诏国也与唐朝重归盟好,并与吐蕃兵戎相见。面对南诏国的背离,吐蕃朝廷极为愤怒,称南诏为“两头蛮”,以斥其“首鼠两端”[3]。

        身在多国围攻之中,吐蕃也有点招架不住,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开始谋求同唐朝缓和关系,以便集中军力同回鹘死磕。

        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五月,吐蕃首先向唐朝伸出了橄榄枝,吐蕃使臣论颊热入贡长安,商讨和谈会盟之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