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你真让朕头疼 (3 / 3)
狄仁杰在其《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中指出,“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开守西域,事等石田,费用不支,有损无益。”
而崔融则以《拔四镇议》针锋相对的反驳,“其在高宗,励精为政,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徭戍繁数,用度减耗,复命有司拔四镇。其后吐蕃果骄,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无不降下。”
好在,武则没有采纳狄仁杰废四镇的动议,坚持在四镇留驻重病固守。
这一政策很快便收到了效果,两年后(延载元年,694年)吐蕃卷土重来,冷泉、大岭之战爆发。
据《资治通鉴》记载,“(延载元年)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钦陵五弟)、突厥可汗俀子等于泠泉及大岭,各三万馀人。”
此战之后,以安西四镇为战略支撑点的南疆地区基本得到稳固。“西域”所指的第二次西移,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博弈后,也开始稳定了下来。
这时候,“西域”和“安西”成了两个并列,且互不涵盖的地理单元。
这一特点,从《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的“羁摩州”记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在“西域府十六、州七十二”条目下,所列的都督府、州都在葱岭以西,而安西地区的州府,则写于“四镇都督府,州三十四”之下。
同样,在“边州入四夷道”中出现了“安西入西域道”的提法,也明安西与西域是不同的区域,前者为“边州”,而后者则属于“四夷”。
所以,这时候对于唐庭来,山以南的四镇地区,还有一个名字桨安西”。
“安西”与“西域”并称的例证,还佣资治通鉴》宝元年(742)条目:“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护府,兵二万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