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倔强的李纯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倔强的李纯 (1 / 4)
        王君?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后,二人并称为“王、郭”。

        要知道,王君?能与猛将郭知运并称,可不是因为他们是老乡(瓜州常乐人)。

        宰相张给郭知运写的神道碑中,如此描述他的勇猛,“公太白之精,雷泉之灵。身长七尺,力能扛鼎,猿臂虎口,射穿七札,剑敌万人。”

        王、郭二人能“名着西陲,为虏所惮”,自然都是一刀一枪,硬砍出来的威名。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旧唐书》不过区区数百字的王君?传里,对他的描述却极其分裂。

        既有深入青海草原腹地重创吐蕃,报大非川一箭之仇的战功;又有其不敢出战,登城而哭的记载。

        那这位如此分裂的河西节度使,究竟走过了怎样一段人生经历呢?

        二、轻骑奔袭一战成名

        身挂两镇帅印的王君?,没给自己的老乡丢人。

        724年(开元十二年),在探知吐蕃后勤基地位置后,他亲率精锐骑兵奔袭数百里。在深入草原腹地的牧场上,给了吐蕃军队一个黑虎掏心。

        由于吐蕃军队牧骑结合的特点,每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几乎都征发整个部落全族向前。

        这些被征发的部落,青壮年在前线厮杀,老幼妇孺则在后方放牧,进行后勤保障。

        论钦陵与薛仁贵在大非川决战时,吐蕃能先调动二十万人围歼郭待封部,而后又集结四十万重兵逼薛仁贵摊牌。

        所凭借的,正是这种全族而进的动员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