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老郑致仕 (3 / 4)
毕竟,贞观十四年条目里写的也是“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
那好,我们再来看看《旧唐书·太宗纪》里面是怎么写禄东赞的吧
“逆女”就是迎亲的意思,这就很清楚了,禄东赞是来迎亲的,而不是来求亲的。
考虑到古代普通人家娶亲,都讲究个“三书六礼”(“三书”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两国联姻如此重要之事,当然不可能吐蕃使臣来求亲,李世民“行呀!”吐蕃使臣就把公主带走了。
由两位使臣分别求亲、迎亲也算题中之义,给足双方面子。
所以,当禄东赞赶到长安时,松赞肯定已获知唐朝许亲的消息,而禄东赞手中的书简,应该是“迎书”而不是“聘书”。
关于禄东赞在长安的迎亲过程,民间存在各种幻化故事,即所谓“六难婚使”及“考验公主”等等。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偏搞笑的文风,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逗个乐,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可能很多人,并不觉得唐蕃联姻有多重要。
但其实政治性的婚姻,从来就没有不重要的。
要知道,自李世民一击而亡东突厥后,唐朝已一跃而成东亚的新霸主,“可汗”之名一直用到玄宗时期。
作为当时被人仰慕的霸主,周边政权对唐朝公主的“热爱”,达到了一个很难想像的地步。
至少在初唐盛唐时期,唐史里所谓异族“尚公主”的记载,真不算夸大其词。
因为,迎娶了唐朝公主就意味着,其政权得到了霸主的认可,而唐朝也有责任,在其遭受攻击时施以援手。(实际做不做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