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篇 (1 / 4)
        山区所多的自然是山。

        岳家沟村后的这座山名叫崮山。看上去,它比附近的那些山,似乎也没啥特别之处。但在方圆这一带,就数它最为著名。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应了那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当年神农氏曾在此山遍采草药,山顶上至今尚有一块大石,名为“鞭药石”,据说那就是因当年神农氏在上面晒药而得名的。

        原因之二:据传,此山顶上昔日曾有七级宝塔一座,晴天朗日东可眺海。而且此山当年还曾是寺、庙、庵皆备,僧、道、尼俱全。因而鲁地有句谚语,叫作“泰山神多,崮山庙全”。

        不难想象,当年那时候,就这么巴掌大的一座山,那众多的孤男寡女偏偏都往这一个地方来扎堆凑热闹,这可是有点抡着菜刀上街——没事找事的节奏了。久而久之,不出事才叫见鬼呢!

        至于原因,说来也简单;别看他们表面上都是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六根清净之人,但他们的六根到底清净不清净,谁能说得准?

        毕竟讲到根上,他们也都是血肉之躯,心如止水的境界,那根本就不是寻常之辈所能企及的!孤灯黄卷下,晨钟暮鼓中,肉胎凡人的寂寞空虚之感自然也就难免在心头滋生、蔓延。天长日久、一来二去的,有的和尚道士跟尼姑备不住便会凡心乱动,一个把持不住,清规戒律便被抛至九霄云外,颇伤大雅之事也就不幸发生了、、、、、、

        这也让后来的乡间多了两句辱骂出家人的俏皮话:

        尼姑庵里不养孩,

        和尚道士哪里来。

        从志书的记载来看,昔日此山确是一香火旺地,只可惜在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此山的庙宇神舍悉数崩塌无存,自此香火渐渐息绝,风光不再。

        说起这山有些名气,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当年在这山上,不光寺、庙、庵皆备,在山的南面坡的半山腰处,竟还有一座连泰山上都没有的“月老亭”,这在释、道山林堪称一绝。

        据志载,此月老亭是六角飞檐,雕梁画栋,青瓦红柱。正面额书“月下爱圣”。柱有楹联曰:

        慈笔正点鸳鸯谱;

        情线系定连理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