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随波逐流 (1 / 2)
那戴斗笠之人心中想是要去追那已经离去的前船要紧,很快他便已经出了城,行至城门口时,对着天上的太阳匆匆一瞥,此时太阳已是西斜,看来过不了多久它就要落到山那边去了。
这么想着,他已是很快就寻到了那桥底,果不其然,正如那老人所说,那艘尚且能用的乌篷船就这么随意的被他系在那。那人施展身形,脚掌在河面上轻轻踩了几步,就已是掠到了那艘乌篷船上,船绳被他轻易的解开,而后那船就已经随波逐流般往下游而去。
同时,那人似乎是使用了什么法术,乌篷船比平日里行的快了许多,三两下的功夫,他就已是越行越远,很快龙池汰的桥在他眼里就成为了一个小点。
而到了这会儿功夫,他却又是不再作法了,倒是让乌篷船又慢了下来。如今的河面上只有他这么一艘乌篷船,河面经他行过,便轻轻的皱起,波纹随之又往旁处传去。就这么行了半个时辰,本来已经有些转小的风雪,眼下却又大了起来。
鹅毛一般的雪花落下来,掉到河水里又瞬间融化,别说这景倒还真有可以品足一番的意思。那人就一如既往的站在船头,看着风雪飘摇。从之前的追船心切,到现在他已是变得有些闲情逸致起来。
这条河他当初也是行过的,只不过那时是在夜晚,所见的也不如现在的多,他眼下有些出神,像是沉浸在了自己的往事里。不过也没有过多久,可能是天气已经能让人赶到寒冷了,他下一刻已是钻进了船蓬里。
又是两三秒钟,自那船蓬里又是伸出来一只手,那手上拿着一顶斗笠,手腕处轻轻用力,那斗笠上的积雪已是被尽数抖落了下来。但他并没有把斗笠拿回到船蓬里去,而是就这么将它立在了船蓬边。一时间,就像是一条被人遗弃的船只在河面上随波而去。
但与之这里的平静,宣生城里开始传起了风言风语。沈清大人对故去的陈越安这般上心,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的持欣赏态度,想是沈清大人念及旧情,好好的为陈越安送葬怎么了,这不可以更好的证明沈清大人不忘本,知恩图报嘛。
而有的人则持疑问观望,沈清大人既然已经投身了行渊军,就自当站在行渊军的立场,他这般维护陈越安,岂不是朝秦暮楚,两面三刀嘛。但争论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
可这争论已经在城中传的越来越开,就算是行渊军将士也已经有所耳闻。但他们都对沈清大人抱有尊敬态度,凡是有人谈论此事,他们也只能让那些人住嘴。而沈清这下倒是一直身居于景正寺,对外面的流言也不曾听到过,一心在佛堂诵经。
他自进入宣生城以来,到现在还未曾进过滴水粒米。秋念宁担心他的身体,也曾派人去给他送过吃食,但都一律被他赶了回来,这个当口若是进了食,岂不是所有的经文都变成了前功尽弃。秋念宁无法,也只好随沈清大人去了。
而她这几天候在秋实门外,却是一步也走不开,不断的有人来找秋实,她拦那些人就已经自顾不暇。就连副将都已经来找过他了,毕竟有些事情,以副将的权限是做不到的。
但秋念宁还是将副将拦了回去,若是秋少帅被人打扰,一时走火入魔了,是谁都能担得起责任的吗!副将也无法反驳,只好怀着碰壁的心情原路返回。偌大的宣生城和众多的行渊军,一时之间两个领导者都闭门不见客,好似让行渊军变得像只无头苍蝇起来,但还好这只无头苍蝇能按照以前的轨迹飞行。
可这副将一拦完,自宣生城的城门口却又是跑过来了一匹快马,马背上的人临近城门口也不停下,手上执着陈越天给的信物,一路直接闯进了城里,很快也已是到了秋少帅的住处。那人自然也同其他人那样被秋念宁拦了下来,待那来人说明了来意,而且着重说了,他所带来的消息只能让秋少帅一个人听。
这下饶是秋少帅的近侍秋念宁也犯难了,看来进秋实的房里已经成了必然。这么想着,她倒也没有着急上脸,而是又拦住了一位府上的丫鬟,她的意思自然是由那位丫鬟领着来人先去休息片刻了,自东军一路奔来,想必来人也已是饥肠辘辘了。
而她还要去叫秋少帅,秋少帅闭关这么久,身上说不定也已经发臭了,可能还要好好洗漱一番。趁着这会儿功夫,来人去吃一点东西,自然也算不上擅离职守。这么说着,来人也不好拒绝,已是随着那位丫鬟先行离开了秋少帅的房门。而在他走后,秋念宁终于走进了秋实的房间里,房门被打开一条小缝,她随即钻进去,而后,那房门又很快的被他关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